中国人不把商品卖给美国,美国人对中国的敌意反而下降了!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五年

潮女炫风尚 2025-04-21 18:49:32

中国人不把商品卖给美国,美国人对中国的敌意反而下降了!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五年来,美国人对中国敌意第一次出现缓和。 2018年,美国对中国挑起了贸易战,高额关税砸向中国商品,想逼中国就范。可结果呢?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蹭蹭上涨。从手机到衣服,从家具到吃的,啥都变贵了。很多人开始嘀咕,这贸易战到底是为谁打的?政府说要保护就业,可工厂没见着大规模回美国,反而因为供应链乱套,企业叫苦连天。 超市里便宜的中国货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贵得离谱的替代品,钱包瘪了,生活质量也跟着下滑。2020年疫情一来,供应链更是雪上加霜,货架空了,民怨沸腾。经济学家算了笔账,关税没让美国赚便宜,反而让普通人日子不好过。美国人慢慢琢磨,与其盯着中国使劲,不如看看自家的政策哪儿出了岔子。 这几年,中国签证放宽,旅游业回暖,不少美国人跑来中国瞧瞧。上海的高楼,北京的胡同,西安的古迹,看得他们眼花缭乱。中国人热情好客,颠覆了他们脑子里被媒体塞满的刻板印象。 有人在网上晒中国行,夸高铁快得飞起,科技牛得不行,文化也有味儿。这些真实的声音传出去,多少冲淡了媒体的负面轰炸。去过中国的人多了,美国人对中国的那股敌意自然就没那么浓了。交流多了,误解少了,态度也就缓和了。 美国媒体也不是铁板一块,最近有些节目开始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甚至讲讲全球供应链离不开中国。这种稍微中立点的报道,让美国人不再一口咬定中国是威胁。看了这些,他们多少能明白,中国不是只有坏消息,也有值得琢磨的地方。媒体稍微松口,公众的敌意也就跟着降了降温。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挺有意思,2025年,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少了点,尤其是有中国旅行经历的年轻人,态度变化更明显。把中国看成“敌人”的人从42%掉到了33%,硬核敌视的比例也降了1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说明,美国人对中国的心态真在变,可能没那么戏剧化,但趋势摆在那儿。 特朗普当年拿贸易战当招牌,可到2020年竞选连任时,这招反倒成了软肋。对手抓住经济下滑和疫情乱象猛批,选民不买账,他也丢了位子。贸易战短期内煽起了民族主义,但时间一长,美国人发现,对抗没啥好处,反而把自己坑了。这教训让大家冷静下来,敌意自然就没那么高涨了。 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经济压力却让美国人冷静了;旅游交流多了,偏见少了;媒体稍微客观点,敌意也就淡了。这事儿告诉我们,误解和偏见往往是敌意的根儿,真接触、真交流才能解开疙瘩。中美关系接下来咋走?可能得靠理解和合作,找到大家都能过好日子的路。

0 阅读:0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