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苏联的一名醉汉被带到警局,随后遭到了殴打,不幸去世。三名警察搜查他的证件时,发现他的工作单位,居然是克格勃…… 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经济已经烂得不行了。工业老牛拉破车,农业收成时好时坏,资源全被耗光,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超市里啥都缺,面包、牛奶都得排队抢,生活物资短缺成了家常便饭。普通人要想活得好点,就得靠“潜规则”——贿赂、走后门、搞关系,谁有权谁就能捞到东西。这种腐败从上到下烂透了,政府效率低得吓人,老百姓对体制的信任早就崩了。社会怨气越攒越多,随时都可能炸。 这种环境下,特权阶层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大得离谱。有权有势的能吃香喝辣,没门路的只能饿肚子。体制内的人靠权力换资源,普通人只能苦哈哈地熬日子。腐败不是啥新鲜事,而是成了维持生活的常态。民众的不满像火药桶,点火就炸。 先说主角,维亚切斯拉夫·阿法纳西耶夫,1940年生的,克格勃少校,干的是信息安全那摊子事。他在克格勃里混得不错,负责领导层的机密工作,算是个有点地位的角色。但他私生活低调,没啥花边新闻,跟克格勃那帮人一样神秘。 再看大佬,尤里·安德罗波夫,1967年起当克格勃头子,作风硬,脑子清楚。他看不惯腐败,想收拾苏联这堆烂摊子,1982年当上最高领导人后搞了好几次反腐。可惜身体不行,改革没搞成,半道上就挂了。 还有个关键人物,尼古拉·谢洛科夫,内务部长,勃列日涅夫的铁哥们。他管警察那摊子事,手下腐败得一塌糊涂,自己也捞了不少油水,生活奢得离谱。后来安德罗波夫拿他开刀,他彻底栽了。 1980年12月26日,阿法纳西耶夫过40岁生日,在莫斯科一家高档饭馆摆宴。那年头老百姓连面包都抢不到,他桌上却堆满了熏肉、鱼子酱、伏特加,奢侈得不行。这顿饭摆明了特权阶层的派头。阿法纳西耶夫那天喝高了,本来就有肺炎,酒精一刺激更不行了。散场后他晃晃悠悠上了地铁,睡过头了都没醒。 到站后,地铁员叫不醒他,就喊来了警察。这帮警察是第五交通部门的,名声烂,干啥都粗暴。见阿法纳西耶夫醉成那样,他们以为能捞点油水,就把他拖进警察室翻口袋。结果翻出克格勃证件,警察懵了,知道惹了麻烦。阿法纳西耶夫迷迷糊糊想表明身份,反而惹毛了这帮家伙。警察怕事露馅,干脆下狠手揍他,打得他昏死过去。 闯了大祸后,他们决定毁尸灭迹,把人塞进车,拉到莫斯科郊外近比科沃机场的野地,用撬棍砸死了他,扒了值钱东西,伪装成抢劫。第二天,12月27日,尸体被发现,送到医院,可伤太重,1981年1月1日人就没了。 阿法纳西耶夫一死,克格勃炸了锅。安德罗波夫亲自下令彻查,调查组动作快得很,找到警察室的血迹和阿法纳西耶夫的笔记本,很快锁定了那几个警察。1981年1月14日,克格勃抓了分局长巴雷舍夫和几个主犯,拉索欣、洛巴诺夫、波波夫,全逮了。 查下来才发现,内务部烂得没法看,暴力执法、贪污腐败全是日常。1982年7月21日,法庭判了,四主犯吃枪子,80多个警察被定罪,400多人被开除。内务部被来了个大清洗,名声更臭了。老百姓本来就烦警察,这下彻底恨上了。 谢洛科夫也跑不了,1982年12月被撤了职。安德罗波夫的反腐枪口对准他,他扛不住压力,腐败丑闻一堆,1984年12月13日开枪自杀了。 阿法纳西耶夫的死不是个例,是苏联体制烂到骨子里的缩影。权力斗争你死我活,腐败跟暴力搅一块,普通人命不值钱。安德罗波夫想借这事整顿内务部,巩固自己地位,可苏联的毛病不是一次清洗能治好的。腐败不是几个人干的,是整个体制养出来的。 这事还让人看清了特权和底层的差距。阿法纳西耶夫有权有势,日子过得滋润,可照样死得窝囊。体制内的人互相踩,底下的人被踩得更惨。这不是悲剧,是讽刺。
1980年,苏联的一名醉汉被带到警局,随后遭到了殴打,不幸去世。三名警察搜查他的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21 18:54: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