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郭沫若去世8个月后,于立群发现了一封信,看完后她声音颤抖地说:“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不久后,于立群自杀身亡,一切都是因为那封信…… 郭沫若走了,留下于立群一个人在这空荡荡的四合院里。家里静得吓人,只有风吹过窗棂的呼呼声。于立群整天忙着收拾他的东西,书啊,信啊,稿子啊,堆得像小山。她翻着这些旧物,眼眶老是湿的,毕竟这男人陪了她40年。可那天,她在一个旧木盒里翻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立忱亲启”。于立群手一抖,立忱是她姐姐,早就没了。她拆开信,扫了几行,声音就哆嗦起来:“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信里的事,像把刀子,狠狠捅进了她心窝。不久后,于立群也走了,追着她姐姐的路,结束了自个儿的命。所有这些,都因为那封破信。 于立群坐在书房里,桌上摊着郭沫若的旧物。那木盒子藏在书架角落,灰扑扑的,像是好多年没人碰过。她随手打开,里头就那封信,信封泛黄,字迹有点模糊。她认出那是郭沫若的笔迹,写给姐姐于立忱的。于立群愣了愣,姐姐走得早,她只记得小时候姐姐爱拉着她念诗,笑起来眼睛亮亮的。 可这信里写的,是她从没听过的故事。她一字一句读下去,手抖得纸都拿不稳。信里说,郭沫若和于立忱早年在日本认识,俩人好过一阵子。郭沫若写得动情,说于立忱的才华让他心动,说她病弱的样子让他心疼。可话锋一转,他又说自己没法给于立忱啥承诺,只能让她自个儿面对一切。于立群读到这儿,脑子嗡嗡响,姐姐那张脸在她眼前晃,笑不出来了。 于立群攥着信,脑子里全是姐姐的事。她记得姐姐从日本回来后,整个人就不对了,瘦得像纸片,眼神空空的。后来家里人说,姐姐得了抑郁症,没多久就走了。现在她才明白,姐姐的病,姐姐的死,跟郭沫若脱不了干系。信里没写全,但于立群猜得出来。 郭沫若那会儿在日本,早跟别的女人结了婚,可他还是招惹了于立忱。于立忱兴许信了他的甜言蜜语,以为能有个家,结果呢?郭沫若让她一个人扛下所有,孩子没了,身体垮了,心也碎了。于立群捏着信纸,指甲都掐进肉里。她抬头看看书房,墙上还挂着郭沫若的字,平时看着觉得骄傲,现在只觉得刺眼。她把信锁进抽屉,可那字儿像是刻在脑子里,甩不掉。 日子一天天过,于立群变了个人。她不爱出门,饭也吃得少,晚上老坐在书房里发呆。家里人问她咋了,她就笑笑,说没事。可那封信像个鬼,天天缠着她。她有时候翻出姐姐的旧照片,照片上的于立忱穿着旗袍,笑得温温柔柔。于立群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 她想起自己跟郭沫若的日子,40年啊,她以为自己是他的全部,没想到他还藏了这么多秘密。她又翻了翻郭沫若的日记本,里头提过好些女人,字里行间全是暧昧。她越看越冷,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守着个假的婚姻。书房里那盏灯,夜夜亮到天明,可于立群的眼神越来越暗。 到了最后,于立群连书房都不出了。她把门锁上,桌上摆着那封信,还有姐姐的照片。她拿笔写了点啥,纸上墨迹晕开,像她自个儿的心。她没跟任何人告别,没留啥话给家里人。她只是安安静静地走了,挑了个深夜,像是要去跟姐姐说声对不起。她走的时候,书房里还亮着灯,信纸摊在桌上,风吹过,纸页微微颤。于立群的命,就这么跟那封信连在了一起,断得干干净净。郭沫若的字,郭沫若的诗,留在了世上,可他欠下的债,也一笔一划刻在了于立群和于立忱的命里。
第一局大丫头拼得非常凶,从开局的第一个球开始,俩人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视频可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