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便决定吃碗红烧肉再走

佳说历纪 2025-04-21 23:06:18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便决定吃碗红烧肉再走,却没想到因一碗红烧肉改变了人生。

1929年东北大连老孙家添了个男娃娃,孩子出生第二年正赶上家族分家产。

按照老孙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分家按人头算钱,多一口人就多分一份。

刚满周岁的孙家栋就这么给家里多挣了份产业,打小就被长辈们当成福星捧着。

他在学堂里脑瓜子灵光得很,家里见他有出息,特意在伙食上给他开小灶。

那时候普通人家十天半月见不着荤腥,孙家栋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他娘亲炖的红烧肉。

油汪汪的酱红色肉块往白米饭上一盖,香味能飘半条街,家里人就指望他吃饱吃好专心念书,将来光宗耀祖。

转眼到了1948年,十九岁的孙家栋真给老孙家长脸,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预科班。

那时候哈工大可是全国数得着的顶尖学府,校门口挂着"工程师摇篮"的金字招牌,他背着铺盖卷往北走的时候,腰杆挺得比松花江边的白桦树还直溜。

要说人这辈子真是命里有时终须有,1950年正月十五那天,孙家栋原本打算上完早课就回大连老家过节。

晌午在食堂打饭时听见大师傅扯着嗓子喊:"晚上有红烧肉嘞!"这话就像钉子似的把他钉在了学校。

要放现在年轻人肯定得笑话,谁还稀罕食堂的红烧肉?可那年月别说大学生,就是教授也难得开顿荤,孙家栋咽着口水改了主意,心说吃完这顿好的再走也不迟。

天刚黑那会儿,食堂窗口果真飘出勾人馋虫的肉香味,孙家栋捧着搪瓷碗排在队伍前头,刚盛上冒尖的红烧肉,就看见校领导领着几个穿军装的人进了食堂。

打头的老校长敲着饭盆喊:"同学们静一静!现在有个紧急通知,空军要来咱们学校招飞了!"

一听这话食堂顿时沸腾一片,孙家栋哪还顾得上吃肉,三口两口把饭扒拉进肚,攥着报名表就往教务处跑。

要说这小伙子确实是个好苗子,一米七五的个头,两眼视力都是1.5,预科班成绩回回排前五,体检政审一路绿灯,没过半个月就穿上了崭新的空军蓝。

进了航校孙家栋才明白,这身军装可不止是威风,每天天不亮就得跑操,飞机原理课听得人脑仁疼,拆装发动机弄得满手油污。

可他有股子倔劲儿,训练场上的汗水硬是浇灌出全优成绩单,转过年来国家要派人去苏联学飞机设计,教官第一个就推荐了他。

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学院,孙家栋算是开了眼,外国人的教学法子实在得很,上午讲完空气动力学,下午就把学生撵上教练机实操。

有回试飞新机型遇上强气流,飞机颠得像个筛糠的簸箕,他咬着牙做完所有测试项目,带他的苏联教员竖着大拇指说:"孙,你将来准能当总工程师!"

还真别说,真让老毛子说着了,1958年学成回国,孙家栋前脚刚下火车,后脚就被接到国防部五院报到。

推开办公室门那刻,他差点没把行李摔地上,冲他点头微笑的,正是钱学森钱老!原来钱先生早看过他在苏联的论文,特意点将要他参与卫星研制。

要说搞科研这事儿,有时候就跟炖红烧肉似的急不得,1965年接到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任务,孙家栋带着团队在西北戈壁滩一扎就是五年。

那年月要啥没啥,算数据靠手摇计算机,做实验得等后半夜偷接军线电话,有回火箭发动机试车失败,大伙儿蹲在沙窝子里啃冷馒头,他倒是乐呵呵地说:"失败怕啥?当年我要没吃着那碗红烧肉,这会儿指不定在哪刨地呢!"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的时候,孙家栋蹲在发射场边的沙丘上抹眼泪,当年因为馋嘴留在学校的他,如今亲手把中国星送上了天。

后来有人问他这辈子最难忘的事,他总爱眯着眼回忆:"要说转折点,还得数元宵节那碗红烧肉。要不怎么说吃饭是大事呢?"

如今哈工大校史馆里,孙家栋的档案袋里还夹着张泛黄的饭票,背面印着1950年正月十五的日期。

食堂大师傅怕是做梦都想不到,当年多炖的那锅红烧肉,竟给国家炖出个卫星之父,人生机遇不就是这样?有时候天上掉馅饼,还得看你当时端没端着碗。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基金会 2022-11-29《功勋人物 | 航天工程“总总师” ——孙家栋院士》、央视网 2022年9月30日《孙家栋:中国航天的“大总师”》

0 阅读:61
佳说历纪

佳说历纪

每个人物都有温度, 每个故事都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