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在这轮贸易战中取得胜利吗?其实,有些人依然没有感受到什么叫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什么叫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最适合干的事情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顺便掀翻既得利益集团。 美国这种体制跟我们对抗,说穿了就是鸡蛋碰石头,大伙可以不要觉得这种说法夸张。近现代以来,唯一以农业国打败工业国的就是我们,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珍宝岛战役……我们不止一次掀翻工业国,甚至所谓“霸主”,而这还是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 如果把国际关系比作一场牌局,美国现在就像一个输急眼的赌徒,动不动就耍赖掀桌子。从特朗普到拜登,关税大棒挥得虎虎生风,但我们既没被吓倒,也没跟着它的大棒起舞。 回看历史,从朝鲜战场到越南丛林,再到今天的关税战,我们早就摸透了一个规律:跟美国打交道,光讲道理没用。因为“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也是被逼不得已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给它划三八线,它无视警告,依然命令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麦克阿瑟甚至扬言:打完回家过圣诞节! 在装备劣势情况下,志愿军依然跨过鸭绿江,单挑17国联军,硬是将美军从鸭绿江边推回了三八线,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确立了“红线不可逾越”的威慑力。 当时,我们的钢铁产量不到美国1/174,但结果却证明只要敢打持久战,美国速胜论就会破产,就是妥妥的纸老虎。三八线不是用笔划出来的,而是我们用血划出来的,踩红线就必须见血! 越南战争,我们再次给美国人划下一条细细的红线——北纬17度,禁止美国地面部队越线,否则就让美军领教铁拳2.0。有了北纬三十八度线的深度体验,美国老铁不仅很听话,还当上了践行模范生。这就是大国威信,言而有信,不怒自威。 两次战争告诉我们:一是不要跟着美国节奏走,美国想打闪电战,圣诞节之前回家,我们就跟它打持久战,迫使其陷入“战争泥潭”。二是打蛇打七寸,专挑美国“怕死人”“怕花钱”的软肋往死里打。 其实,美国的体制机制最不适合打持久战、消耗战,毕竟美国总统任期才4年嘛,任何战争都会被周期性选举切得稀碎。好在小罗斯福连任了四届,直到二战快结束的1945年4月才去世。 再看这轮关税战,首先是美国掀起的,并在极短时间内将关税加到了145%。等到被悬在145%关税高空时,美政府除了气急败坏,就是各种自找台阶。如果过段时间再找不到台阶,估计就会找背锅侠了,我个人觉得大概率会是纳瓦罗!这位大爷2018年就当过背锅侠,轻车熟路属于是。 这就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控主动权,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灵活性。翻译翻译,就是“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所以,关税战是由美国挑起的,但停战并非由美国说了算。 所以,关税战这事也可以参照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接下来,我们可以“非对称反应+不降税”应对,通过持续扩大开放、稳定供应链、激活内外双循环,消耗美国政治耐心,最终迫使美方主动回到谈判桌。 现在,美国国内已有数百万民众上街游行,天天抗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快滚”“他们不应该插手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美国!”……示威者高呼“不要插手关税”“美国经济正在崩溃”“我们需要鸡蛋”等口号。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文章《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中写道:“我们不可能靠关税来实现繁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 2019年,美国农民哈珀在接受CNN采访时说:“加关税是对的!”但仅仅一年之后,当他的大豆卖不出去,农场濒临破产时,这哥们立马就改口了:“政府应该补偿我们,而不是让我们承受损失。” 其实,红脖子通过“政治极化滤镜”支持特朗普关税政策,但当个人财务损失超过“认知阈值”时,便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最初,美国农业州的幻想是分摊贸易战成本,但当特定群体(如豆农)承担集中损失时,立即就会触发集体反抗。 这恰好印证了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任何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都需要直面“利益具象化”的考验。当抽象的政治叙事遭遇具体的工资单和超市账单时,哪怕是一枚鸡蛋的短缺,都能让民众的理性选择穿透意识形态的重重迷雾。 最终,美国民众会在超市物品价格的对比中,完成一次最朴素的民主认知与实践。必定会教会美国人一个道理:政治承诺就像超市促销广告,光鲜漂亮的图片旁永远藏着一行小字:具体成本由消费者承担! 这出关税悲喜剧最终的启示,或许藏就在那条永恒的人性定律里:人们可以为“我们”热血沸腾,但永远会为“我”斤斤计较。在“我”面前,再狂热的意识形态泡沫都会在生存理性面前瞬间破灭。 历史无数次证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永远始于对普通人生活成本的敬畏。因为让民众为宏大叙事持续买单的前提,就是他们的账户里始终有足够的余额!
中国能在这轮贸易战中取得胜利吗?其实,有些人依然没有感受到什么叫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4-22 08:18:3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