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1岁的胡适倒地身亡,在葬礼当天,妻子江冬秀哭着问长子:“你弟弟怎么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2 09:09:47

1962年,71岁的胡适倒地身亡,在葬礼当天,妻子江冬秀哭着问长子:“你弟弟怎么还没到?”他面露难色,只好低头回话,不成想,江冬秀听完后哭得更惨。   1917年,胡适与江冬秀成婚,婚后第二年,长子胡祖望出生,三年后,次子胡思杜也降临人世,两个孩子的出生环境却大不相同,胡祖望作为长子,一出生就获得父母全部的关爱,而胡思杜出生时,正值父亲感情出轨的困难时期,这导致小儿子从一开始就缺少父爱。   兄弟俩的性格也截然不同,胡祖望性格沉稳,做事有条理,符合父母的期望,胡思杜则活泼好动,与人交往广泛,但缺乏读书的专注力,这种性格差异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放大。   教育方式的差异进一步拉开了兄弟俩的人生轨迹,胡适对长子的教育事无巨细,为其规划了完整的求学道路,胡祖望也没有辜负父亲期望,顺利在西南联大毕业后前往康奈尔大学深造。   相比之下,胡思杜的成长环境则显得松散,母亲沉迷牌局,疏于管教,在上海生活期间,年少的胡思杜染上了不少不良习气,胡适得知后十分着急,将其接到美国求学,然而缺乏自制力的胡思杜在美国更加放纵,挥霍无度,两次被学校开除。   1948年,胡思杜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此时的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北平即将解放时,胡适决定举家迁往台湾,然而胡思杜选择留在大陆,这个决定使得父子从此分隔两岸。   在台湾,胡适发表了批评性的文章,这让胡思杜深感失望,他公开与父亲断绝关系,面对儿子的决裂,胡适只是平静地表示理解,可惜,胡思杜在大陆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在特殊年代经历了诸多困境,最终在1957年选择了结束生命。   由于两岸隔绝,胡适并不知道小儿子已经去世,直到1962年他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江冬秀让长子通知胡思杜参加葬礼,这个家庭悲伤的真相才最终揭开。   胡适葬礼当天,数万人前来送别这位学界泰斗,但对于江冬秀来说,丈夫离世的打击还未平复,就又得知小儿子早已去世的消息,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长子胡祖望此时既要承担起家庭重担,又要安慰母亲的创伤。

0 阅读:88

评论列表

凡星伴月

凡星伴月

5
2025-04-22 10:09

1.1904年,胡适13岁,与江冬秀订婚; 2.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邻居韦莲司 3.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同是赴美的陈衡哲; 4.1917年,胡适26岁,抛弃二人回国和江东秀结婚,伴娘曹诚英; 5.1923年,胡适32岁,搞上了曹诚英,搞大了肚子,劝她堕胎;和江东秀提出离婚,未果; 6.1925年,胡适34岁,搞上了朋友王赓的老婆、朋友徐志摩的情人﹣--﹣陆小曼; 7.1936年,胡适45岁,搞上了学生徐芳的发小 …… 胡适曾说:“我情愿亡国,也不能和日本作战”。 他还对宋子文说:“反正东北都丢了,我们打不过日本人,不如顺水推舟,把东北送给日本人,换取和平……”。 其主子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列出一二与大家商榷: 1942年10月13日,“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1960年10月13日,“徒有个人而无国家,只有私情而无道义。”、“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凡星伴月

凡星伴月

2025-04-22 10:09

“蒋反动派最多算半个卖国贼,但胡则是彻头彻尾的。”-----毛主席 “胡适直到生命的了结”,始终是“死心塌地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摘选自《周总理选集》下册第358页

凡星伴月

凡星伴月

2025-04-22 10:08

汪精卫评价胡适:先生之所见,与在下不谋而合。 陈公博评价胡适: 胡适先生是当今少有的有大勇气,大毅力之俊杰,能言常人之不敢言,能行常人之不敢为。 周佛海的评价胡适: 先生之所见,如拨云见日,令在下茅塞顿开,以当下之时局,要救国救民,就非得停战止戈不可!佛海不才当为诸公试之。 近卫文磨评价胡适:胡适先生是东亚少有的睿智学者,在政治上是有远见的,中日两国,和则为亚洲之幸,战则为东亚之大不幸。可叹中国国民政府为一己私欲左右,不肯与帝国相互提携,辜负了帝国之黄种人兴盛之伟大期待。 冈村宁次评价胡适:我认识胡适先生时,尚为一名小小的尉官,当时有幸在北大客聆先生的课程,至今亦有所得。后来考上陆军大学,与诸同学如石原莞尔,东条英机等人谈起先生,无不扼腕叹息,若中国多一些胡适先生这样的人物,帝国与中国绝不会走到战争这一步。 克林顿评价胡适:我们美国人认为胡适是对的。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