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立曹操曾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登基大典结束后,司马师问谋士钟会:“你觉得新皇帝怎么样?”钟会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司马师连忙追问,结果钟会只说了八个字,却让司马师冷汗直流。 高贵乡公曹髦,我愿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皇帝。面对日渐侵逼皇权的权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精神气节,令人敬佩。那个灭掉蜀汉的钟会用了八个字评价他,使我看到后震惊了好久,后来又陷入深深地惋惜…… 曹髦的故事要从公元254年说起,那一年曹魏权臣司马师第三次遭遇了针对他的兵变事件,他暴怒下令追查,势必要找出背后元凶。结果查来查去,查到了一道已经写好却又没有发出的诛杀司马师诏书,而落款,正是当今皇帝曹芳! 司马师很是不平,自己对皇帝不错,皇帝竟然想要谋反,于是司马师一狠心,将曹芳废为齐王。随后他下令命群臣商议继位人选,最终定下了正在邺城遛狗逗鸟的闲散宗亲——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是魏文帝的庶长孙,从小喜欢读书,才华出众,风评不错,因此被群臣推举。 曹髦这个人很有远见卓识。首先,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喜怒不形于色,不让别人看到他的内心想法。来到京城后,群臣请他住在玄武馆,曹髦拒绝说:“这是先帝的故居,我怎么能住呢?” 第二天曹髦出门,群臣在门前跪拜,曹髦赶忙回拜。有大臣说:“按规矩,您不用回礼。”曹髦挺直腰杆道:“我乃大魏臣子,怎么敢坦然受拜!”到了宫门,有大臣说:“您可以坐皇帝的御驾进宫。”曹髦拒绝:“皇太后下诏叫我来,还不知道干什么呢,怎么能僭越!” 说罢,步行入宫。 曹髦聪明的点就在这,他岂能不知叫他来皇宫的目的?他就是想通过这一系列举动,给天下一个忠城、爱国又谦卑的第一印象。这至关重要,对未来拉拢人心,与司马氏做斗争都大有好处! 当天就举办了登基大典,曹髦即位称帝,成为曹魏第四位皇帝。百官见状纷纷拍手称快,庆幸曹魏迎来了一位好皇帝。这一幕让权臣司马师看在眼中,心中难免有些不舒服。于是司马师叫来心腹谋士钟会,问:“以你看,新皇帝怎么样?” 钟会看了一眼司马师,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司马师再三追问,钟会这才说道:“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意思是曹髦的才华跟七步成诗的曹植差不多,军事上的才能与魏武帝曹操相似。 此话一出,司马师愣了一下,冷汗一下就下来了。随后才酸酸说道:“若真是这样,国家就有幸了……”嘴上这么说,但其内心可能的潜台词是:国家有幸了,却是我之大不幸! 这段对话影响深远,曹髦一番处心积虑,直接被钟会一眼看穿,引起了司马师的重视,曹髦与司马氏的斗争,第一阵算是小败。 不过这一切曹髦自然是不知道,他之后继续开展自己的收买人心计划,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树立个人形象。曹髦一登基,就下旨削减宫中吃穿用度的预算,罢免所有娱乐活动,示天下以节俭。任命使者巡查四方,平反冤案,体察民情,示天下以开明。 第二,建立个人势力。曹髦知道军事对皇权的重要性,于是他一面多次对阵亡将士进行抚恤,对士兵待遇进行提高,一面提拔忠于大魏的有功之臣,如郭淮,胡遵,诸葛诞,卢毓等,逐步构建一个忠于他的势力,成为他对抗司马氏的底气。 第三,韬光养晦。曹髦一面发展势力,一面也不忘了安抚司马师,他主动给了司马师假节钺以及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放弃一些小小的虚名,来换取司马师的信任。 不得不说,曹髦这三招下去确实有效,不少中立观望之人纷纷靠拢,隐隐有中兴之相。美中不足的是,没多久曹魏名将郭淮就病逝了,导致曹髦在军中影响力一落千丈。但有失必有得,一年后司马师出征时突然重病,随后暴毙于许昌。 曹髦得到消息,狂喜,当即下令命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停在许昌,由尚书傅嘏带领大军回到洛阳。此举是想借机夺走司马氏的兵权。 但曹髦万万没想到,傅嘏早已成为司马氏的人,他听从钟会的安排,表面答应曹髦,实际却带着司马昭一起回了洛阳。 当曹髦兴奋地来接收兵权时,在军中突然看见了司马昭,心情可想而知。最终曹髦无奈,只能下旨命司马昭接替司马师之位。不过好在趁着权力中空,曹髦为诸葛诞争取到了镇守淮南的机会,为曹魏保留了一些火种。 这次夺权失败,曹髦损失惨重。因为他彻底暴露了自己想夺权的目的,引起了司马昭的警惕。再加上郭淮、胡遵以及卢毓等忠于曹魏的文臣武将去世,曹髦可打的牌越来越少。若不是还有诸葛诞在淮南,曹髦几乎就成了孤家寡人。 这一点,自然也逃不过司马昭谋士钟会的眼睛。钟会作为曹魏旧臣钟繇的儿子,却对曹魏没有丝毫忠诚,他再一次向司马昭献计,彻底断绝了曹魏的出路…… 由于篇幅限制,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作者,在作者主页进入阅读。
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杀,司马昭闻讯大惊失色:“天下人要把我骂成什么!”不久后
【4评论】【2点赞】
大富大贵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