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6岁赴台老兵邓雪桂在母亲坟前气得嘴唇发抖,恨不得抽弟弟大耳光。看着

琼瑶舞月裳 2025-04-22 12:42:50

1988年,66岁赴台老兵邓雪桂在母亲坟前气得嘴唇发抖,恨不得抽弟弟大耳光。看着墓碑,邓雪桂腿一软扑通跪地上哭得眼睛通红,玩命般磕头,磕的头破血流也感觉不到疼...... 1988年,66岁的邓雪桂站在母亲坟前,气得嘴唇发抖,恨不得冲过去抽弟弟大耳光。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他腿一软跪在地上,泪水止不住地流,额头磕得血流满面。那一刻,几十年的思念和愤怒交织在一起,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老兵如此崩溃?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邓雪桂1923年出生在湖南常宁罗桥镇大枫树村,家里穷得叮当响,住的是泥墙屋,屋顶漏风漏雨。他是老大,下面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父母靠种地糊口,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小时候,他光着脚帮家里干活,手上老茧摞了一层又一层。1948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25岁的他咬牙参了军,想着出去闯一闯,多少能让家里喘口气。离开那天,他背着个破布包,回头看了一眼蹲在门口的父亲,心里酸得不行。 参军后,他被编进部队,南征北战,鞋底磨穿了就拿布条裹着脚继续走。战场上炮火轰隆,他亲眼见过战友被炸得血肉模糊,自己也差点没命。后来部队败退,他跟着撤到台湾,挤在一艘破船上,看着大陆的影子越来越远。到了台湾,他在桃园落了脚,住在一间四处透风的出租屋里,和几个老乡凑合着过日子。白天搬砖修路,晚上啃着硬邦邦的番薯,攥着从老家带的一块泥土,心里总惦记着家里。 在台湾的日子不好过,邓雪桂靠打零工混口饭吃,肩膀被磨得红肿流脓,疼得睡不着觉。两岸不通音讯,他托人捎过几次信,可每次都像石子丢进水里,没一点回音。夜里躺在床上,他老梦见村口的老槐树,可怎么也走不到跟前。几十年下来,他攒了点钱,却没娶妻生子,一个人孤零零地过着。时间长了,他开始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回不去了,心里空得像被掏了一块。 1988年,两岸关系缓和,他终于等到了回乡的机会。接到弟弟的信,他的手抖得厉害,信纸被汗水浸得皱巴巴的。他收拾了个帆布包,登上回乡的船,路上风浪颠簸,他坐在甲板上,盯着海面发呆。下了船,又坐上长途车,窗外是熟悉的田野,稻子黄了,风里带着泥土味。到了村口,他腿都软了,快步走过熟悉的小路,脑子里全是母亲的样子。 到了老屋前,邓雪桂喊了一声“妈”,没人应,院子空得让人发慌。弟弟走过来,低着头说母亲去年就走了。他愣住了,像是被人当头敲了一棍子,脑子一片空白。弟弟带他到村后一处荒地,指着个低矮的坟堆,木牌上的字已经被雨水冲得看不清了。他站在那儿,嘴唇抖得停不下来,手攥成拳头,恨不得冲过去揪住弟弟问个清楚,可腿一软,直接跪了下去。 那一刻,几十年的思念和愤怒全涌上来。他哭得眼睛通红,额头拼命磕在地上,磕得头破血流,血水混着泥土糊了一脸。他心里憋着一口气,怪弟弟没早点告诉他,怪自己没能回来尽孝,怪命运把他扔到那么远的地方。他跪在那儿,哭到嗓子哑了,身子抖得像筛子,直到天黑才被弟弟扶起来,步子踉跄地回了家。 回乡没几天,邓雪桂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看到小学操场破得不行,屋顶还漏雨,他就掏出几百块钱让村长修一修。他拄着拐杖,挨家挨户送钱,每家几十块,手背青筋鼓得老高。三个侄子的房子还是土坯房,他咬牙拿出积蓄,请人盖了三栋砖房,房顶刷上红漆,村里人看了都夸。他临走时站在村口,冲着送行的人挥手,嗓子喊得都哑了。 后来几十年,他隔几年回一次村子,带着台湾的糖果和布料,分给孩子们。乡亲们早早在村口摆好桌子,杀猪饭热气腾腾,鞭炮响得震耳朵。他吃着腊肉,脸上皱纹挤成一团,笑得像个孩子。每次走时,村里人送他到车站,挤在站台上挥手,直到火车开远。 2019年,96岁的邓雪桂住在桃园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屋子空荡荡的,桌上只有一部老电话。他手抖着拨通侄子的号码,问能不能回村养老。侄子那边停了会儿,说:“大伯,回来吧,我养你。”几天后,他提着个旧皮箱回了村,侄子在院子里支了把藤椅,他坐在那儿晒太阳,手里攥着拐杖,眼睛眯着,脸上带点笑。村里的狗跑过来蹭他的腿,他低头拍了拍,嘴角微微上扬。 邓雪桂的故事让人唏嘘,亲情隔着海峡,遗憾刻在心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弟弟会怎么办?家里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让你感慨万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起说说亲情这回事。

0 阅读:135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