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毅刚就任上海市长时去面馆吃面,发现一位老农点了和自己一样的面,他立

趣叭叭 2025-04-22 14:12:34

1949年,陈毅刚就任上海市长时去面馆吃面,发现一位老农点了和自己一样的面,他立刻怒气冲冲地把老板叫了出来,质问原因。

1949年,革命的烽火熄灭,和平的曙光升起,百废待兴的上海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然而数百年积累下来的旧思想,岂是说除就能除的?当时的上海,三教九流,良莠不齐,外表的平静下暗流涌动,新与旧的矛盾随时可能擦出火花。   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将军深知,要让革命果实惠及百姓,光靠高喊口号、发号施令是远远不够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共产党的作风就是我们的形象代言,于是,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解下戎装,换上了粗布衣裳,带着几个亲信,开始了一趟看似平凡,实则意义非凡的微服私访之旅。   在他们走访的众多场所中,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面馆引起了陈毅的注意,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它和上海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面馆并无二致,说它引人注意,是因为尽管条件简陋,它的生意却出奇的好,小小的店面里竟是高朋满座。   陈毅将军微微一笑,对店小二的殷勤倒也见怪不怪,点了两碗阳春面,陈毅和随从在门口的小桌旁坐下,不一会儿工夫,两碗冒着热气的阳春面便端了上来,陈毅看着碗里头晶莹剔透的汤,撒着翠绿鲜嫩的葱花,色香味俱全,光这卖相就十分诱人。   轻轻咬上一口,那汤鲜而不腻、面细而有嚼劲,陈毅和随从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家面馆的手艺,果真没的说,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让陈毅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   只见门口走进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他身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右手拎着一个破旧的柳条篮,左手则紧紧攥着几个零碎的铜板,老人缓缓走到柜台前,对着伙计低声说了句什么,然后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等候。   陈毅本能地留意起这位老农,他发现尽管老人已经站了许久,伙计们好像都没有招呼的意思,那熟练的配合,精准的默契,仿佛这一幕已经上演了无数次,终于,一个伙计不耐烦地招呼老人坐下,随手指了指角落里一个破旧的矮凳。   陈毅眉头紧锁,他隐约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果然,过了不久,老农面前也上了一碗面,可陈毅细细一瞧,顿时发现这与他面前的阳春面根本不是一回事。   说是阳春面,但老农碗里的面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寡淡无味,别说肉片虾仁了,就连葱花也是象征性地撒了几根,相比之下,陈毅面前的那碗面,简直是天壤之别。   陈毅的一席话,字字千钧,砸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坎上,伙计和掌柜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连那些食客也都低下了头,似乎在反思着什么。   说罢陈毅起身向那位老农走去,老人早已目瞪口呆,他做梦也没想到,竟有大领导为自己说话。   掌柜如梦方醒,连连点头哈腰,亲自下厨去换面去了,片刻一碗冒着热气的阳春面摆在了老农面前,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碗,泪水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悄然滑落。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脑海里,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阳春面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考题,是每个人心中的那杆秤,或许,改变习惯很难,但当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人的时候,平等,就不再是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陈毅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远远地望向窗外,在他的眼中,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崭新的中国,那个人人平等、各尽所能的新世界,那碗阳春面,早已不仅仅是一碗面,它承载了太多的希冀,化作了一个美好未来的缩影,从这一刻起,它将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革命的真谛,是让人民当家作主,是时时处处为人民谋幸福。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