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把戴凤龄夹在两块铁板中间,用铁丝捆住,浇上汽油,将点燃的香烟扔了过去。
油中点火,火上浇油,只一瞬间,戴凤龄身上便燃起了熊熊烈火,戴凤龄被大火瞬间吞噬,他的四肢扭曲,但是火中的一双眼睛却亮的吓人。
“你们早晚会被赶出中国,中国永远属于中国同胞,我们将誓死捍卫祖国尊严!”
在这句高呼之后戴凤龄壮烈牺牲,从此日军在中国的罪行再次增加了一项!
彼时的戴凤龄已经66岁,临死之前遭受了日本人惨无人道的折磨,最终也是死无全尸,一个英雄就这样壮烈牺牲,让人无不心痛,那么戴凤龄到底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竟然遭到日本人的残忍杀害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其实早在1931年,日本人就将矛头指向中国,但是始终未能如愿。
日本人企图一个月侵占中国,但是东北三省就让日本人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导致日本人对中国同胞恨得牙根痒,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无数青年志士为了伟大的事业而献身,而一些年龄较大的长者也努力发光发热,在抗日战争中赢取一丝胜利的希望。
戴凤龄就是那数万万同胞当中的一个,原名戴万龄,后来才改了名字,在乾隆年间,戴凤龄的祖上逃荒前往吉林省敦化县,几代人的辛苦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果实。
戴凤龄早年间也吃过苦,也见识过饿殍遍地、哀鸿遍野,他对中国那些受苦受难的同胞十分同情,彼时的戴凤龄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首富。
与一般剥削群众的地主不同,戴凤龄心地善良,看不得人间疾苦,乐善好施,于是经常救济一些穷苦人家,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大善人,因此当地的群众对戴凤龄都十分推崇爱戴。
戴凤龄小时候就十分崇拜岳飞那样的大英雄,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只是却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不过他还是将希望放在了自己六个儿子身上。
在戴凤龄的谆谆教诲下,他的六个儿子个个忠心爱国,心中有着家国情怀,更是将一腔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
1931年918事变爆发之后,戴凤龄一家安稳的生活就此打破,看着日本士兵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戴凤龄痛心疾首,他痛恨日本人的无恶不作,惨无人道,也痛恨自己已经年迈,无法上战场将日本士兵挫骨扬灰。
戴凤龄心中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这时戴凤龄的一个好朋友王德林找到了戴凤龄,王德林在年龄上比戴凤龄要小得多,所以他参加了抗日。
戴凤龄对此十分羡慕,恨不得自己年轻10岁,上战场手刃那些小日本,所以对于王德林的到来,戴凤龄感到十分激动且欣喜。
“你在这边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目共睹,如今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你……”
听到王德林的话,戴凤龄十分激动,当即表示:“只要能将小鬼子赶出中国,还老百姓一片安宁,就算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听到戴凤龄的话,王德林十分激动,当即为戴凤龄下达了“任务”,让戴凤龄秘密进行“招兵买马”。
在戴凤龄的呼吁下,村里面200多名青年也纷纷加入了抗日的队伍,除此之外,戴凤龄还将自己的大部分家产全部拿出用来购买枪支弹药,提供后备支援……
那些青年被称为戴家军,听从戴凤龄的“调遣”,戴家军一次一次破坏了日本人的计划,也因此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人不了解当地的地势地形,所以多次吃亏依旧找不到戴家军的藏身之处,无奈之下,日军便将矛头放在了戴凤龄这个年迈的老人身上。
1937年,日军抓捕了戴凤龄,企图以戴凤龄的生命作为威胁让戴家军现身,殊不知戴凤龄对此早就做了安排,在他同意王德林提议的那一刻,他早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最终,日军依旧一无所获,连戴家军的影子都没有发现,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对戴凤龄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惩罚,这才发生了开头一幕。
英雄身死,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