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探视自己的母亲,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自己的儿子,说不出一句话来。 1988年那会儿,新中国还没满40岁,正卯着劲儿往前冲呢。被叫做“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老先生,为了国家的核潜艇大业,已经悄悄干了30年大活儿。这30年里,他没声没响的,连家都很少回,一门心思扑在大家都觉得“压根儿做不到”的事儿上——造咱们中国的核潜艇。想当初,1958年,国家一声令下,黄旭华老先生二话不说,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就这么走上了这条不容易的路。就在那年,他做深潜试验路过南海,还抽空回家看了看老妈。黄旭华站在老家门口,感觉时间好像突然停了下来。三十年了啊,从他开始研究中国核潜艇那会儿起,一晃就是三十年。这次他从南海的深潜试验回来,特地拐回家看看,见到了已经九十多岁的老妈。 家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老妈瞅着眼前的儿子,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她嘴唇哆嗦着,好像有好多话想说,但到最后,一个字也没蹦出来。眼前这个小伙子,是她三十年没见的儿子,是她日思夜想的亲人,可岁月和工作愣是在他们中间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墙。这时候,黄旭华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他明白,老妈这不说话,里头藏着的是30年的盼啊、想啊,还有见到儿子回来那一刻的彻底放下。老妈瞅着他,就好像那些断了的时光一下子又给接上了——想当年,那个满腔热血、死心塌地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家了。可黄旭华心里头那个愧疚啊,沉得跟大石头似的,这些年他没陪在老妈身边,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上。 这次回家虽然时间不长,但老妈那默默的一眼,却深深地刻在了他心上。没过几天,他又回去上班了,继续为国家核潜艇的事儿忙活。老妈的沉默,反倒成了他心里最暖的安慰和最大的劲儿。黄旭华的事儿,简直就是一部个人英雄大片,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他悄悄干了30年大事,不露姓名。那时候,还有好多和他一样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为了咱们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悄悄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他们这么选,是因为爱国家,但也觉得对不起家里人。可话说回来,就是这些幕后英雄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中国。黄旭华老说:“核潜艇跟我就是一家人,我这辈子跟‘09’是分不开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牛人,都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靠着坚持和无私奉献,成就了大事业。
中方4艘巨舰直扑西太,美军立刻做出判断:航母离台岛越远越好
【3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