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可以让日军伤亡惨重的办法,还能让日军的坦克不能前进。 1938年10月,日军拿下武汉后,野心勃勃地盯上了广州,想掐断咱南方的命根子。为了守住这片地,桂军被派去参加黄广会战,在桂北山区跟日军硬碰硬。凌压西带的189师是主力之一,任务是挡住日军南下的铁蹄。那会儿,日军有坦克、有装甲车,火力猛得不行,桂军呢?枪支老旧,子弹都得省着用。凌压西心里清楚,跟日军拼硬仗是鸡蛋碰石头,得靠脑子。 一天,部队抓了两名日军俘虏。凌压西盯着这俩家伙,个头也就一米六出头,比桂军士兵矮了一截。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个想法:这身高差,能不能拿来做文章?再想想之前在淞沪会战见识过的日军坦克,跑得快但底盘低,他就琢磨开了。很快,他召集手下开了个短会,拍板定了个“板凳战术”。 这战术听着简单,干起来可不含糊。凌压西让人把战壕挖得比平时深,足有1.8米,宽也加倍到2米多。关键是,每人得在战壕里放个小板凳。打起来时,士兵踩着板凳射击,日军个子矮,爬不上来,坦克呢,又跨不过这么宽的沟,只能干瞪眼当靶子。这招妙就妙在抓住了日军的短板——身高不够,装备再好也施展不开。 为啥这法子能成?得从日军的情况说起。他们的士兵大多营养不良,身高普遍在1.6米左右,桂军这边不少人能到1.7米以上。战壕挖到1.8米,日军想爬上来,得费老鼻子劲儿,可桂军站在板凳上,居高临下,枪一抬就是一排子弹。坦克那边更惨,当时日军用的是九五式轻型坦克,履带窄,底盘低,跨个1米多的沟还凑合,2米多就彻底歇菜了。 定下计划后,凌压西连夜布置。部队趁着夜色开工,士兵们抡起铁锹挖土,木匠出身的家伙连夜赶制板凳。凌压西亲自盯着,确保战壕够深够宽,还得结实不塌。天刚蒙蒙亮,阵地就收拾得差不多了。第二天,日军果然来了,坦克轰隆隆开道,步兵黑压压跟在后面。桂军早有准备,等敌人靠近,士兵们踩上板凳,枪口对准壕外。日军爬不上来,刚露头就被打下去,坦克开到边上卡住,动弹不得,只能挨炮弹。 这场仗打得痛快,日军丢下不少尸体和废铁,剩下的夹着尾巴跑了。桂军这边靠着这“板凳战术”,硬是把日军的攻势顶了回去。这仗不仅保住了阵地,还给黄广会战的胜利添了分量。凌压西站在山坡上,看着满地狼藉,心里估计挺得意——这法子,果然管用。 这战术可不是瞎猫碰死耗子,凌压西能想出来,靠的是平时多观察、多琢磨。他早年在淞沪会战打过仗,对日军的套路摸得门儿清,知道他们的坦克和步兵配合虽厉害,但也有漏洞。加上这次俘虏的身高提醒,他把这些点连起来,才有了这招。说白了,打仗不光靠命硬,还得靠脑子活。 凌压西的能耐还不止这点。1940年枣宜会战,他又露了一手。当时日军有支骑兵想趁夜突围,凌压西带着精锐抄近道追上去,把这帮家伙全收拾了。这仗打得漂亮,他还得了个“铁板道人”的绰号,挺带劲儿。可惜抗战胜利后,他没心思掺和内战,回了老家种地去了。1951年,他当了广西省政协委员,晚年还为地方建设出了不少力。1965年,凌压西在家病逝,70岁,走得挺安详。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