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中方建设渔业养殖设施,韩方声称要“捍卫主权”。与此同时,就在韩方话音刚落之后,中方开始语重心长的好言相劝。韩方具体说了些什么?中方又究竟是如何好言相劝的? 不久前,韩媒炒作称,中国在黄海韩中暂定措施水域内建设了一个大型钢构平台,这个钢构平台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除此之外,中方还建设了深海渔业养殖设施。而针对此事,韩方则公开表达所谓“担忧”,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康徒衡更是声称,韩国政府将从“捍卫海洋主权”的立场,依据对等原则严肃应对,并将跨部门协调处理。很显然,韩方的这一表态,换言之,也就是不许中方在相关海域建设渔业养殖设施。
有专家分析称,从事实层面来看,中方企业在中韩暂定措施水域建立渔业养殖设施,完全符合《中韩渔业协定》。该协定旨在协调两国在专属经济区重叠水域的渔业活动,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中方建设渔业养殖设施,是对协定中渔业合作部分的积极践行,是在合法合规框架内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非韩方所歪曲的对其“海洋主权”的侵犯。 韩方此番表态,动机颇为可疑。一方面,从国内政治角度而言,韩国执政党或许希望借此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韩国国内面临着诸如经济发展瓶颈、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炒作外部所谓 “威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 “团结对外” 的氛围,将民众对国内事务的不满情绪引导至外部,从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在国际战略层面,美国近年来不断在亚太地区推行遏制中国战略,韩国作为美国盟友,试图通过在海洋争议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向美国表忠心,展示其在遏制中国战略中的配合度,期望借此获取美国在政治、经济或军事上更多的支持与倾斜。
但韩方这种无视事实、单方面强硬表态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中韩之间在海洋权益方面的分歧,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两国关系的紧张局势。中韩两国作为近邻,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合作,海洋权益问题应通过平等、友好的协商谈判来解决,而非一方单方面施压。若韩方继续在这一问题上固执己见,不尊重中方合法权益,其结果不仅会损害中韩渔业合作的良好局面,还可能对两国整体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最终使韩国自身在经济、外交等多方面遭受损失。 与此同时,就在韩方话音刚落之后,中方当场好言相劝。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针对此事明确回应称,“中韩两国海洋权益主张重叠,双方正在推进海域划界谈判,同时根据《中韩渔业协定》在中韩暂定措施水域内积极开展合作,中方企业在上述暂定水域建立了渔业养殖设施,这并不违反中韩有关协定。中方通过海洋事务对话合作机制等渠道向韩方介绍了有关情况,并保持沟通。我们希望韩方能够客观理性看待。”
需要指出的是,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合作共赢的历史渊源深厚,海洋权益争议不应成为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阻碍。面对分歧,唯有秉持互信与理解,以坦诚沟通替代无端猜忌,用务实合作化解对立情绪,才能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希望韩方放下偏见与误解,从长远和大局出发,积极响应中方善意,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不仅能妥善处理海洋权益问题,更能深化在渔业、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续写中韩友好新篇章,让黄海真正成为连接两国友谊与发展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