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特朗普发起的上一场贸易战我们是赢了还是输了,这个问题,看待的

迎丝聊历史 2025-04-23 17:44:11

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特朗普发起的上一场贸易战我们是赢了还是输了,这个问题,看待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从战术上来说,我们是输了的。 关于2018年中美贸易战究竟谁赢了这个问题,就像观察同一副拼图的正反两面——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 短期来看,美国似乎占了上风。当时美国对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6%关税,但其中13%的成本通过人民币贬值得以抵消。 这相当于中国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关税压力,用自家资产缩水补贴美国消费者,同时让美国多收了16%的关税。 这种处理虽然保住了沿海六省市1.8亿人相关的工作岗位,但也让人直观感觉"吃亏了"。   不过把视线拉长五年,故事就有了新转折。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确实艰难:90%的芯片依赖进口,燃油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医疗器械几乎全靠海外供应。 但正是这场贸易战倒逼中国加速产业升级。 到2025年,14纳米芯片实现自主生产,新能源汽车全球每卖出10辆就有6辆是中国品牌,国产大飞机C919已开始商业运营,甚至美国超市里的光伏板有八成贴着中国商标。 这些突破让美国想再卡脖子,会发现根本找不到着力点。   更直观的数据对比正在改变天平。2018年中国经济对美贸易顺差占总产值的3.45%,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只剩1.9%。 现在美国若想全面切断贸易,首当其冲的不是中国工厂,而是美国的商场货架。 因为当前美国核心通胀率的23%直接关联中国商品供应,这解释了为何美联储迟迟不敢降息,他们正卡在物价上涨和经济衰退的夹缝中。   从两国现状看得更清楚:美国国债已从2018年的21.97万亿飙升至36万亿美元,光是年利息就够造30艘航母;企业借的3.5万亿高息债务开始到期,导致苹果、微软这些巨头今年砍掉了一半股票回购计划。 反观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90个国家,外储中美元比重悄悄减少了7个百分点,沿海新建的自动化港口让贸易效率提升40%,这些都是五年前不敢想象的转变。   造成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战略选择的不同。美国当时盯着眼前利益:上市公司靠低息贷款疯狂回购股票推高股指,政客用关税数字证明对华强硬。 而中国选择了最难的路:每年拿出相当于宁夏全省GDP的资金补贴半导体研发,用新能源车免购置税政策培育本土供应链,甚至在疫情期间都没中断科技园区建设。就像下棋时美国总想吃掉眼前的"车",中国却在耐心调整布局。   如今美国工具箱里的手段已经不多。 每加征1%关税就会导致国内物价跳涨0.3%;想拉盟友组小圈子,但东南亚工厂60%的原材料还要从中国进口;挥舞金融大棒更行不通,中国持有的美债仅占总量7%,是二十年来的最低值。 而中国为产业升级储备的440万工程师,正以每天3000项专利的速度加固技术护城河。   这场持续八年的博弈,揭示了两条重要规律。第一,产业升级比关税数字更重要,因为真正的定价权在技术手里。 第二,经济战的胜负不取决于单次交锋得失,而要看谁的战略耐性更强。 当美国还在为季度财报发愁时,中国正在悄悄改写全球产业链的版图。从这个角度看,时间站在中国这边,毕竟能在七年内把"卡脖子清单"变成"技术出口清单",这样的国家怎会是输家?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迎丝聊历史

迎丝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