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在给她的情书上写到:“我爱你的灵魂,更爱

梦境边缘的舞者 2025-04-23 18:10:36

1929年,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在给她的情书上写到:“我爱你的灵魂,更爱你的肉体。”张兆和不堪其扰,拿着情书,跑到校长胡适那里去告状。胡适想要撮合他们,谁料,张兆和气愤地说:“我顽固地不爱他!” 1929年,张兆和正式入读中国公学英语系。她的父亲张武龄乃著名教育家,创办了乐益女中。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家里姐妹九人个个才貌双全,叶圣陶曾说:“张家的女儿们,才情斐然,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 同一年,沈从文在徐志摩的推荐下,在中国公学任教,主讲小说习作。第一次课上,他望着台下穿月白旗袍的张兆和,竟紧张得半小时说不出话。 张兆和在租界洋房居住,出行都有轿车。而沈从文却住在弄堂阁楼,冬天靠烤炭盆取暖。但他一点都不自卑,坚决要摘下这个皎洁的明月。 张兆和的追求者中,有留洋博士、世家公子,沈从文是第13个追求她的男人,因为出身乡下,被她和姐妹们戏称“癞蛤蟆13号”。 但是沈从文却从不生气,每天一封情书,进行猛烈攻击:“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 某一天,校园里突然开始流传沈从文“在吴淞江边徘徊三日欲殉情”,张兆和不堪其扰,拿着128封情书找校长胡适评理。校长胡适不理解:“沈先生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你为什么不答应?” “我顽固地不爱他!”张兆和态度很坚决。胡适摇头苦笑:“罢了!罢了!人各有志,我不能勉强”。 沈从文看舆论不管用,直接追到张兆和老家苏州,在张家门前淋了三小时雨。张母率先被感动:“这孩子人虽穷,心却诚。”最终,张兆和在父亲的劝说下,无奈点头应允。 1933年9月,两人在北平中央公园结婚,没有聘礼,也没有喜宴,仅仅登报声明“乡下人喝杯甜酒,从此合法同居”。新婚当夜,沈从文对张兆和说:“我把你写入《边城》,翠翠就是你的影子”。 两人婚后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反而矛盾越来越多,战争一触即发。 沈从文在信中抱怨:“你从前穿洋装时像只天鹅,现在穿阴丹士林布衫,倒像个乡村教师”。张兆和回怼:“你要的是沙龙情人,还是能陪你过苦日子的妻子?” 抗战爆发后,张兆和带着小儿子在昆明租房,沈从文却在信中嫌弃她“不会管理家务,连煤球都买贵”。她在给姐姐的信中哭诉:“原来爱情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嵌在锅碗瓢盆里的”。 直到沈从文在熊希龄家遇见高青子,这位穿“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的女教师,能背诵他所有小说。 沈从文在小说《看虹录》中,明目张胆描写与“绿衣女子”的情欲:“她的手触到我胸前,像触着冰凉的大理石”。张兆和发现后,在日记本上写:“原来当年说‘爱肉体’,不是情话,是预言”。 高青子故意找上门挑衅,她平时刻意模仿张兆和的穿衣风格,只因为沈从文喜欢,却在拜访时故意穿红色高跟鞋,这是张兆和从不喜欢的颜色。 张兆和也不是好脾气,她带着两个孩子去沈从文任教的西南联大,在教室外坐了整节课,盯着高青子进出的身影。 这段感情持续到高青子出国,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长信中坦白:“我像中了魔,明知道不对,却停不下来”。她只回了一句:“你去写你的绿衣女子,我守我的柴米油盐”。 1949年,沈从文因政治运动精神失常,两次割腕自杀,被救后哭着对张兆和说:“我对不起你”。她第一次抱住这个脆弱的男人:“你写了一辈子别人的故事,什么时候写写我们自己?” 张兆和为沈从文整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每天帮他校对到凌晨,却从不提及当年的背叛。1988年沈从文临终前,她握着他的手说:“你走了,就没人再骂我不会管家了”。他想笑,却咳出鲜血。 2003年,张兆和去世,孩子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一沓泛黄信纸,每张都标着日期。那是沈从文当年写给高青子的情书副本,页脚用蝇头小楷批注:“1939年5月,他说要给我买新旗袍,却给她买了法国香水。”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3
2025-04-23 21:33

负心多是读书人,千万别对文人有滤镜,文品不等于人品。

梦境边缘的舞者

梦境边缘的舞者

梦境边缘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