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第14军126团8连发生了一次战场逃跑事件,连长竟带领23人逃回我方国境一侧。真实情况是: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126团8连攻占了117、118、119三处高地,他们的任务是坚守高地,保障全团侧后安全,密切监视并阻击扣周(地名)方向之敌。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第14军126团8连接到任务,迅速占领了117、118、119三处高地。这几个高地位置关键,关系到全团侧后方的安全,团部要求他们死守阵地,密切监视并阻击从扣周方向来的敌人。刚开始,8连干得不错,顺利拿下高地,战士们士气还算高涨。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战斗很快就变成了他们的噩梦。 越军很快组织起反扑,炮火铺天盖地砸过来。从早上到中午,炮弹跟不要钱似的轰炸,阵地被炸得面目全非,土块和碎石满天飞。越军还从侧面用高射机枪扫射,子弹嗖嗖地擦着耳朵飞过。8连的散兵坑里,战士们只能缩着身子,抓紧手里的枪,耳边全是爆炸声和伤员的喊叫。那场面,别说新兵,连老兵都腿肚子发软。 这场炮击让8连伤亡惨重。副连长带着几个人冲上去修工事,结果一发炮弹落下来,瞬间没了声响,连带7名战士当场牺牲。全连还有24人受伤,散兵坑边上全是血,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下午5点多,连长彭松荣用步话机向上级报告,说连队损失了40人。其实算下来是32人,但这数字已经够吓人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战斗力没了。 报告完,彭松荣和指导员陈代选合计了一下,眼前的局势实在撑不住。炮火没停,阵地随时可能失守,战士们个个脸色发白,有的连枪都拿不稳。彭松荣咬咬牙,决定撤。他觉得再守下去,全连都得交代在这儿。陈代选也没反对,两人一拍即合,关了步话机,招呼还能动的战士收拾东西往后撤。 这支撤退的队伍总共24人,除了彭松荣和陈代选,还有副指导员、一排长、二排长、四排长、营部医助这7个干部,外加17个战士。他们走得匆忙,阵地上几十个伤员和牺牲者的遗体都没管,连团里配的重机枪都被埋在了土里。彭松荣带头在前边走,后头的人稀稀拉拉跟着,有的战士还以为这是啥秘密任务,根本没往逃跑上想。 从17日傍晚到18日凌晨,他们连夜赶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多公里山路,最后到了我方国境一侧的龙保农场老凹厂。这一路,队伍里没人吭声,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炮声渐渐远了,可每个人的心都悬着。18日天刚亮,他们停下来喘口气,彭松荣和陈代选打开关了一宿的步话机,跟团部联系上了。 团长吕东山听到这消息,气得差点没把桌子掀了,当场就要带人去收拾这帮逃兵,幸亏政委拉住了他。中午,昆明军区保卫部的人赶到老凹厂,把24个人的枪全收了,隔离起来开始查。审讯就在厂部临时搭的小屋子里搞,烟味呛人,保卫部的人挨个问,谁说了啥,谁干了啥,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战士们有的懵了,有的吓得直掉泪,三天下来,事情总算弄清楚了。 2月21日,上级定了处理意见。7个干部全被撤职,彭松荣和陈代选因为带头逃跑、丢下部下,被扣了主责,当场押走接受军事看管。其余5个干部和17个战士,总共22人,交给原来的二排长带着,马上回战场。二排长能挑这个担子,是因为他在高地打仗时没掉链子,11个战士都说他硬气,军事能力也强。 战后,彭松荣和陈代选被送到卧龙谷农场干活监管,后来回了老家。其余5个干部按级别转业。转业前,团政委找二排长聊了一次,念了份文件,说部队好多年没打仗,出这种事不奇怪,只要没酿成大祸,就先轻处理。到了1982年底,126团整编,8连跟另外三个连一起被裁掉,这事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回头看这场逃跑,挺让人唏嘘的。8连的任务是死守高地,可炮火一轮接一轮,活下去的本能压倒了一切。彭松荣和陈代选不是英雄,他们的选择保住了自己,却坑了战友。战争这东西,残酷得有时候连人性都藏不住。这事后来成了126团的一个教训,也让后人看到,战场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住那种压力。 再说说背景,这仗是1979年2月17日打起来的,我军目标是教训越南,126团是第14军的主力之一。8连守的高地虽说不是主战场,但位置卡得死死的,丢了就等于给团部侧面捅一刀。可惜,他们没守住,逃跑这事在当时震动不小,后来却很少有人提了。档案里记录得清清楚楚,可惜大部分人只记得胜利的那一面,忘了这些血淋淋的插曲。 人性在战争里就是这样,有时候坚强得像钢,有时候脆弱得像纸。彭松荣他们跑了,留下的伤员和烈士成了最大的牺牲品。这事没啥好美化的,就是个教训,提醒大家战争不是电影,死的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人。
1979年第14军126团8连发生了一次战场逃跑事件,连长竟带领23人逃回我方国
百年战争录
2025-04-24 11:27: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