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底,在海南的白崇1949年12月底,在海南的白崇禧、夏威分道扬镳,一个去了台湾,一个去了香港,这两个桂系的风云人物,至此再未见面。 白崇禧和夏威的故事,得从1914年说起。那年,两人都在保定军校念书,同是广西老乡,自然就熟络起来。军校生活苦,纪律严,但也磨出了他们的韧劲。1916年毕业后,他们一起投到广西督军署,进了马晓军的模范营。当时广西军阀混战,马晓军手下能打的人不多,白崇禧和夏威加上黄绍竑,号称“三宝”,算是核心骨干。他们跟着马晓军东征西讨,慢慢在军中站稳脚跟。这段经历,算是他们日后发迹的起点。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白崇禧当上第七军参谋长,夏威是第一路指挥官。两人配合得挺默契,尤其在汨罗江战役中,夏威带着部队硬是冲过江面,把吴佩孚的防线打得稀烂,立了大功。1927年,夏威升任第七军军长,白崇禧成了指挥核心,第七军在江浙战场上横扫千军,外号“钢军”。到1928年,桂系的地盘从镇南关一路铺到山海关,势力顶峰的时候,白崇禧和夏威都是扛大旗的人物。那会儿,他们的风头,真是没人能盖得住。 可惜,好景不长。1929年,蒋桂战争成了个大转折。蒋介石跟桂系翻脸,双方开打。夏威那时候身体不好,把指挥权交给副手李明瑞,结果这家伙直接倒戈,桂系瞬间崩盘。白崇禧和夏威没办法,只能跑路去了香港。这次失败让他们看清了一件事:光靠地方势力混,不够硬啊。1931年,两广联合政府成立,桂系又缓过一口气。白崇禧开始在中央混,夏威回广西当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分工挺明确。 到了抗日战争,白崇禧和夏威的路子开始有点分化。白崇禧当了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管全国战略,指挥了好几场硬仗,打得日军头疼,名声大噪,成了抗战名将。夏威呢,留在广西做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负责地方防务。1944年桂柳会战是个坎,夏威指挥没搞好,桂林、柳州丢了,口碑掉了一截。相比之下,白崇禧在国家层面风生水起,夏威就显得有点边缘化了。俩人的差距,从这时候就看出来了。 抗战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夏威被调到安徽,先当第八绥靖区司令官,后来升安徽省主席。但他离桂系核心越来越远,手里的牌也不多。白崇禧还是军事最高顾问,跟着蒋介石参与大决策。1948年淮海战役,国民党输得惨,夏威从安徽撤出来,桂系的实力被削得七七八八。1949年,湘桂战场上,第七军在衡宝地区被打垮,广西防线彻底崩了。白崇禧和夏威带着残部退到海南,日子不好过了。 1949年12月底,海南岛成了白崇禧和夏威的最后一站。国民党大势已去,俩人都得做抉择。白崇禧选了台湾,继续跟着蒋介石混。他觉得自己还能在军事上发挥点作用,虽然心里也明白,翻盘的希望不大。夏威呢,选了香港,彻底退出政坛。他可能觉得再打下去没意思了,想过点安稳日子。俩人这时候的心态,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么分道扬镳,从此没再见一面。这次分开,不光是个人选择的分歧,也是桂系衰落的一个信号。 去了台湾的白崇禧,当了个军事顾问,但影响力早就大不如前。蒋介石那边派系林立,他一个外来的桂系老将,日子并不好过。1984年,他去世,活了91岁,算是高寿。夏威在香港低调得很,平时也没啥大动静,1975年因为车祸走了,82岁。俩人后半生都没啥交集,一个在台湾熬日子,一个在香港过晚年。他们的结局,跟当年北伐时的意气风发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