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发了!”4月22日报道,浙江嘉兴一00后小伙大学毕业后尝试了不少工作,通过新闻得知了银发经济有前景,而且年轻人的竞争压力小,于是决定做护工,每天大概能挣300元左右,月收入更是达到上万元,网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4岁的朱恩国身着浅蓝色护工服,正弯腰为91岁的钱奶奶调整助行器,这个身高1米8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找不到人生方向"到"金牌护工"的蜕变——日均服务6位老人,月入过万,抖音粉丝超3万,他的故事不仅登上《中国青年报》,更引发全网对"银发经济"时代职业选择的热议。 2023年毕业季,朱恩国像无数00后一样陷入择业焦虑,保险销售、装修顾问、汽车销售......他尝试的每份工作都没超过三个月。"总感觉在和客户玩心理博弈,活得特别累。"转折发生在平湖求正医院的品牌宣传岗,每天推着轮椅送老人做检查时,他发现了自己的天赋:"钱奶奶会把舍不得喝的牛奶塞给我,王奶奶听到越剧眼睛会发光——这种纯粹的信任感,是其他工作给不了的。" 当他提出转岗做护工时,师傅郑玉霞的第一反应是"瞎胡闹":护理失能老人需要端屎端尿、处理褥疮,连很多中年人都坚持不住,但这个倔强的年轻人白天跟着师傅学习翻身防褥疮技巧,晚上对照《老年护理实操手册》加练,三个月后竟能独立完成鼻饲护理,如今他护理的6位老人中,3位是全失能状态,但短视频里记录的日常却充满阳光:教老人用平板电脑追剧、改编周杰伦歌曲逗他们开心,甚至自制"防走失定位手环"。 朱恩国的选择绝非偶然,据《2025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500万,专业护工缺口超千万,在嘉兴这样的老龄化先行城市,持证护工月薪普遍达8000-15000元,高端养老机构的"多技能护工"年薪突破20万,这种供需失衡催生了职业新机遇: 除基础护理外,需掌握急救、心理疏导、智能设备操作;从"生活照料"升级为"精神陪伴",会越剧、书法成加分项;国家推行"八级工"制度,护工最高可评首席技师。 平湖求正医院负责人透露,像朱恩国这样能结合新媒体传播的年轻护工,正在重构行业形象。他发布的"防跌倒七步法"科普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0万,评论区涌现大量咨询入行的年轻人。 尽管收入远超普通白领,朱恩国仍要面对"大学生端尿盆"的质疑,有亲戚当面嘲讽:"你爸妈供你读书就为伺候人?"但他用行动证明:现代护工早已不是"苦力活"。 这种转变背后是政策强力推动。202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内培育百万"医疗护理员",职业教育新增老年护理专业,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学习使用AI喂饭机器人——这些曾被视为"伺候人"的技能,现被定义为"银发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 傍晚六点,朱恩国结束一天工作后,总会陪钱奶奶看会儿《新闻联播》。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紧握着他:"小朱比我孙子还亲。"这种跨代际的情感连接,正是年轻护工特有的优势,据美团数据显示,00后护工服务的老人满意度比传统护工高23%,投诉率低41%。 嘉兴护理专业毕业生投身养老行业比例从5%升至15%,出现"护工+营养师""护工+康复师"组合式服务,适老化智能设备出货量年增50%,催生新职业岗位。 当朱恩国在抖音晒出刚考取的"老年健康管理师"证书时,网友的评论悄然变化:"原来护工要懂这么多!""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活!"这条获赞10万+的视频下,900多条私信咨询入行途径——其中三分之一是应届大学生。[浮云]
再结实的楼板也承受不住啊!浙江一小区60岁的邓大爷,竟然将收集的50吨石头堆放在
【31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