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年7月,朱棣起兵前夜,担心靖难之役后民心对己不利,于是,找来姚广孝问询,岂料姚广孝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姚广孝,苏州人。14岁就皈依佛门,法号道衍。1375年,朱元璋组织僧官考试,精通儒学的和尚考试合格,可出仕为官。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和尚白天敲木鱼,晚上读《孙子兵法》,考上官职却扭头就跑。别的僧人忙着抄经打坐,他倒好,背着行囊直奔嵩山少林寺。不是去学武,而是拜在道士席应真门下,学起了阴阳术数。老和尚心里明镜似的:天下要变,光会念经可不够。 南京城里飘着桂花香的时候,姚广孝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男人。那会儿燕王朱棣正跟着老爹朱元璋祭祖,俩人眼神一对上,就跟庙里供的哼哈二将似的——一个满脸杀气,一个目露精光。朱棣前脚刚跨出大殿,姚广孝后脚就追上去:“贫僧送王爷顶白帽子如何?”这话说得妙,“王”字上头加“白”可不就是“皇”么?朱棣吓得直捂他嘴,心里那把火算是被点着了。 要说这和尚胆子是真肥。朱元璋前脚刚咽气,建文帝后脚就开始削藩。别的王爷哭哭啼啼交兵权,姚广孝在北平庆寿寺把木鱼敲得震天响。香客们哪知道,那咚咚声里藏着练兵的口号。地下室挖得跟迷宫似的,兵器铠甲堆成山,打铁声全让诵经声盖住了。最绝的是他养的那群鸽子,成天在燕王府上空转悠——外人以为是祥瑞,其实是侦察兵。 等到建文帝真要动刀子了,姚广孝把朱棣拽到密室。烛光摇曳,墙上人影晃得像群魔乱舞。“王爷听说过周公辅成王吗?”这话问得刁钻。建文帝削藩削得急,他就拿周公摄政的典故当引子。看朱棣还在犹豫,突然咣当一声——窗户被风吹开,瓦片碎了一地。“这是天意啊!”姚广孝眼睛都不眨。后来史官写这段,愣是记成“风雨瓦坠,乃改元靖难”。 仗打起来才见真章。姚广孝坐镇北平,把城池守得铁桶一般。南军五十万大军围城,他倒好,趁着夜色派骑兵偷袭粮道。等人家回头救火,城头箭雨又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泼。最要命的是他那张嘴,写起讨伐檄文引经据典,骂人不带脏字,愣是把造反说成了替天行道。 南京城破那天,姚广孝站在血迹未干的台阶上,手里捻着佛珠。新皇帝要给他封官加爵,人家摆摆手:“和尚要官做甚?”转身回了庆寿寺。白天穿朝服上朝,晚上换僧衣念经,活得像个双面人。有人问他当年说的“不管民心”是不是太狠,他指指正在编撰的《永乐大典》:“万卷书里,自有民心。” 这老和尚八十四岁走的时候,永乐帝罢朝两日。棺材里躺着个怪人——左手握着《金刚经》,右手攥着靖难功臣图。庙里小和尚整理遗物,发现本没写完的《道余录》,满纸都在骂程朱理学。合着这位“黑衣宰相”,到死还在跟儒家较劲。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