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平常的六月天,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像往常一样忙碌。 郭佳整理着乘务组的领花,和同事们核对完飞行清单。她们要执飞的是从西北边陲直抵首都的航线,机舱里坐着不同民族的乘客,有去北京做生意的维吾尔族商人,也有带着孩子的汉族夫妇。 飞机爬升到五千七百米高空时,经济舱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六个身高超过一米八的壮汉同时解开安全带,最前面的人拄着拐杖,可那根铝合金拐杖在他手里显得特别沉。 郭佳正在给后排乘客递毛毯,余光瞥见这几人起身的方向不对——不是去卫生间,而是齐刷刷往驾驶舱移动。 "各位旅客请回座位系好安全带!"郭佳抓着广播器的手微微发颤,但声音还稳得住。 领头的壮汉突然抡起拐杖往座椅扶手猛砸,银白色的金属管从布套里崩出来,原来拐杖头里藏着半米长的钢管。机舱里顿时炸了锅,后排有个婴儿吓得哇哇大哭,前排戴眼镜的中年人死死抓着座椅扶手,指甲都掐进了海绵垫。 郭佳冲进备餐间时,餐车里的不锈钢餐盘哐啷作响。她弓着腰把三十多公斤重的双层餐车横推到驾驶舱门前,金属门框和橡胶轮子摩擦出刺耳声响。 三个歹徒已经冲到商务舱,最壮的那个脱了外套,露出胳膊上青黑色的纹身,举着钢管就要往驾驶舱门上砸。 "你们要干什么!"郭佳整个人抵在餐车上,感觉背后传来咚咚的撞击。突然闻到焦糊味,扭头看见第四排座位底下冒黑烟,有个歹徒蹲在那儿正要点燃自制的燃烧瓶。 她脑子嗡的一声,抓起灭火罐就扑过去,灭火粉末喷了满手,火苗还是窜上了她的制服袖子。 这时候有个穿运动衫的小伙子从座位上蹦起来,抡起登机箱就砸向举钢管的歹徒。后排戴白帽子的回族大爷抄起保温杯,把滚烫的开水泼向另一个歹徒。 原本缩在座位里的乘客们像被按了开关,十几个男人把六个歹徒按在地上,用安全带捆成了粽子。 等飞机在兰州中川机场迫降时,郭佳才发现自己左手腕起了水泡,制服右边袖子烧得只剩半截。她忍着疼给受惊的乘客发矿泉水,有个老太太拉着她的手直抹眼泪,说自家闺女也是空乘,要是都像郭姑娘这么勇敢该多好。 后来民航局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伙人准备用燃烧瓶制造混乱,趁机劫持飞机飞往境外。他们特意挑选了这条航线,以为西北航线的安保会松懈,没想到栽在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手里。 航空公司给郭佳记了特等功,奖金顶上她五年工资,可记者采访时她反复说:"换成别的乘务长也会这么做,我们培训时都学过应急流程。" 这事过去快十年了,当年同机的乘客建了个微信群,每年6月都要在群里发红包。郭佳现在已经是培训中心的教员,她总拿自己的经历当教案:"关键时刻别慌神,你身后站着的不只是机组,还有整架飞机的老百姓。" (本文信源:人民网2013年7月16日《247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郭佳事迹》;中国民用航空局2012年度安全白皮书;新疆航空公司内部表彰通报)
那是个平常的六月天,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像往常一样忙碌。 郭佳整理着乘务组的领花,
花开富贵坊
2025-04-24 15:52:43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