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决朱君友,可朱君友被带出牢房后却发现,负责押他上刑场的2名特务竟频繁朝他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2月的成都,寒风刺骨,国民党政权在解放战争的洪流中摇摇欲坠,特务头子毛人凤逃至这座城市,带着蒋介石的命令,策划了一场针对革命志士的血腥清洗。 在将军衙门特委会监狱中,36名革命者被集中关押,他们中有共产主义者,也有民盟、民革的成员,共同的信念让他们在铁窗之内相互鼓励,期盼胜利的曙光。 然而毛人凤的命令如死神降临,他在秘密会议上挥笔写下“一律枪决”四字,为成都十二桥惨案拉开了序幕,朱君友,这位出身富商家庭的革命者,意外成为这场屠杀中唯一的幸存者,而他脱逃的那一刻,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两名押送他的特务频频摇头,示意他保持沉默。 朱君友的革命之路始于1938年,那一年,他还是个中学生,怀着救国热忱加入了成都大众抗敌宣传团,他出身于被当地人称为“朱半城”的富裕家族,父亲朱茂先乐善好施,家财万贯。 朱君友并未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被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正义,1946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妻子杨汇川的感召下,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 杨汇川13岁便加入共青团,革命信念深深影响了朱君友,尽管父亲强烈反对这门婚事,朱君友顶住压力与杨汇川结为连理,他在成都开设了一家建筑社,表面上是生意,实则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负责筹集资金、传递情报,为革命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1949年11月的一个夜晚,朱君友因携带进步书籍和资料被特务逮捕,狱中,他遭受了残酷的刑罚,皮开肉绽却始终守口如瓶,与他同囚的革命志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结下了深厚情谊,彼此鼓励,坚信胜利即将来临。 毛人凤的到来打破了希望,12月3日,他召集特务头子开会,批准了对监狱中36名重要犯人的处决令,当晚,首批三人——刘仲宣、云龙、彭代悌被秘密带往王建墓墓道杀害,朱君友目睹战友被带走,心中明白,死亡的阴影已笼罩所有人。 12月6日深夜,轮到朱君友被提审,他以为自己将步战友后尘,平静地与狱友告别,准备迎接生命的终点,两名黑衣特务架着他走出牢房,月光下,他的脚步沉重却坚定。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押送途中,特务并未直接带他前往刑场,而是频频朝他摇头,示意他不要出声,朱君友心生疑惑,但保持了沉默,走出监狱大门,他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大舅哥杨夷甫、杨的表弟,以及特务头子徐中奇的弟弟徐季达,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被营救了。 这场救援的背后,是家族关系与金钱的交织,朱君友的岳父杨维曾一手提拔徐中奇,而徐中奇正是策划屠杀的主谋之一,朱君友的父亲朱茂先得知儿子被捕后,四处托关系,最终通过杨维以十根金条买通了徐中奇,换回了儿子的性命。 特务将朱君友带出监狱后,迅速送往乡下藏匿,直到成都解放,讽刺的是,朱茂先曾极力反对儿子走上革命道路,却在关键时刻救下了他。 与朱君友的幸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32名革命志士的悲惨命运,12月7日深夜,特务将他们押往十二桥附近的乱坟岗,用麻绳捆绑、棉团塞嘴、黑布蒙眼,扔上刑车。 在防空壕旁,刺刀与手枪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为了掩盖罪行,特务启动汽车,加大油门声,试图淹没枪声与惨叫,烈士王干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挣脱棉团,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激励其他志士,喊声响彻夜空,这场屠杀震动了全国,被称为“十二桥惨案”。 朱君友的幸存并未带来喜悦,反而让他背负了深深的愧疚,他时常梦见狱中的战友,想到他们面对死亡时的无畏,心中既痛苦又敬佩,成都解放后,组织迅速展开行动,在王建墓和十二桥附近挖掘出烈士遗体。 1950年1月,贺龙等人在青羊宫烈士陵园为牺牲的志士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无数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烈士们的英魂得以安息,朱君友将自己在狱中的经历写成文字,记录下那段血与泪的历史,希望后人铭记革命者的牺牲。 特务摇头的那一刻,不仅是朱君友命运的转折,也是人性复杂性的缩影,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新中国的道路。 朱君友的脱逃,让他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他的故事与十二桥烈士的牺牲共同构成了那段悲壮岁月的缩影,烈士们的信念从未被磨灭,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提醒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四川大学报——《川大校友朱君友:十二桥惨案的幸存者》
1949年,毛人凤下令处决朱君友,可朱君友被带出牢房后却发现,负责押他上刑场的2
如梦菲记
2025-04-24 16:41: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