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李治带着枪找到毛主席,张口就要3000万,谁知毛主席听完后,却笑道:“别说3000万,我给你加个‘0’,给你3个亿好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李治,这位身佩手枪的军医,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急匆匆赶来觐见毛泽东主席。 他的目标明确:为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卫生部争取3000万旧币的经费,谁曾想,这一趟觅资之旅不仅充满了戏剧性,更成为了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史上的传奇一笔。 李治的到来并非一帆风顺,刚到中南海门口,他便因腰间的手枪被卫兵拦下,新中国成立后,觐见主席不得携带武器的规定让卫兵格外警惕。 当此事传到毛主席耳中,他却淡然一笑:“别说李治带枪,就是带刀,也让他进来!”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对李治的信任,也为这场觅资之行拉开了序幕。 站在毛主席面前,李治开门见山,提出了3000万旧币的请求,他的语气坚定,目光中透着对医疗事业的执着,毛主席听完他的陈述,未作过多犹豫,便豪爽回应:“3000万?不够!我在后面加个零,给你三亿!” 此言一出,旁边的周恩来总理忍俊不禁,笑言:“李治,你这是被刘伯承给‘骗’了!”原来,这一切的背后,是军事学院负责人刘伯承的“妙计”——他深知李治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便推举李治亲自来京要钱。 这一幕,既充满了革命同志间的默契,也彰显了新中国领导人对医疗事业的无比重视,李治的这份底气,源于他数十年的医者生涯与革命征途。 1899年,李治出生于江西永新县一个木材商家庭,少年时,当地霍乱肆虐,他亲眼目睹无数乡亲和同学因病逝去,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学医救人的种子。 凭借刻苦努力,他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学成后回到南昌开设诊所,悬壶济世,然而命运的转折在1930年到来,国民党强征他为军医,他却在目睹军队腐败后,选择投身红军,从此,他将医术与革命事业紧紧相连。 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中,李治的医术成为战士们的生命线,1935年,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在贵州遭遇敌机轰炸,身受重伤,命悬一线,李治冒着炮火,迅速为她取出弹片,保住了她的性命。 同年,周恩来因肝脓肿高烧不退,病情危急,李治大胆采用穿刺引脓的治疗方法,成功挽救了周恩来的生命,这些事迹,不仅让李治赢得了“红军神医”的美誉,也让他与党和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信任。 新中国成立后,李治被委以重任,担任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然而,他上任伊始便面临巨大难题:卫生部几乎一穷二白,医疗设备匮乏,难以支撑教学与救治需求。 面对困境,李治没有退缩,他找到刘伯承请求支持,却被告知学院经费同样捉襟见肘,刘伯承半开玩笑地建议:“你和主席关系好,不如去北京找他要钱!”正是这一句点拨,促成了李治的中南海之行。 三亿旧币的批复,对当时的财政而言绝非小数目,但毛主席的果断支持为军事学院卫生部的建设注入了强心剂,回到南京后,李治迅速行动,将资金用于采购医疗设备、完善基础设施。 原本空荡荡的卫生部,逐渐成为功能齐全的医疗机构,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更重要的是,李治深知医疗事业的未来在于人才。 他积极推动医护培训,亲自授课,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军医和护士,这些人才后来成为新中国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为军队和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治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始终秉持“救死扶伤”的医者信念,无论面对高官还是普通士兵,都一视同仁,在延安时期,他带领医疗队深入疫区,查明“黄水病”病因,拯救了无数村民。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却淡然处之:“军衔不重要,有饭吃、有房住就够了,”他对子女也严格要求,拒绝任何特权行为,他的小儿子曾在西藏服役时请求调职,李治却回信:“别人能干,你也能干!”这份清正家风,与他的医者仁心相得益彰。 1989年,李治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他的离去,是中国医疗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却如灯塔般长存,从长征途中的生死抢救,到建国后的医疗建设,李治用一生诠释了医者与革命者的双重使命。 那场带枪觅资的传奇,不仅展现了他为医疗事业的果敢与执着,也折射出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中对人民健康的坚定承诺。 三亿旧币,承载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毛主席对李治的信任、对医疗事业的期望,正是有了李治这样无私奉献的医者,和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新中国的医疗事业才能在艰难起步中迅速崛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岳阳网——《毛泽东破例允许谁带枪入室:就是带刀子也让他进来》
这是1948年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的留影,照片中的他看上去英俊潇洒。这一年8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