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这是程序写死的,改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挖矿奖励每四年减半,到最后,你得花大力气挖个零点几枚,甚至更少。这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费力不讨好。 为啥说“永远挖不完”?因为越到后期,挖矿成本和收益越不成正比,早期用普通电脑就能挖,现在得用专业矿机,耗电量堪比一个中等国家。 2023年全球比特币算力达到200EH/s,相当于每秒进行200万亿次哈希运算,是顶级超算的数万倍,按当前难度,挖一个比特币要消耗约15000度电,电费成本超过2万美元。 要是奖励降到0.00000001枚(1聪),挖出来的币还不够交电费,矿工自然就放弃了。 这是因为2009年中本聪在创世区块写下第一笔交易时,就设定了每10分钟产出50枚比特币的规则,之后每四年奖励减半一次。 按这个规律,2012年变成25枚,2016年12.5枚,2020年6.25枚,2024年刚完成第四次减半,现在每个区块奖励3.125枚。 这种“指数级减速”的发行机制,让比特币总量无限接近2100万枚,却永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比特币的发行总量会在2140年前后定格在2099.99999969枚。 但比特币网络不会因此瘫痪,矿工的收入除了区块奖励,还有交易手续费,当单个区块奖励趋近于零时,手续费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比如现在每笔比特币交易手续费平均约3美元,交易量越大手续费越高,就像银行靠手续费赚钱,比特币矿工也会为了手续费继续维护网络安全。 这种设计带来两个现实影响:一是比特币的“稀缺性”被重新定义,虽然总量固定,但实际流通量受丢失密钥、长期持币等因素影响,目前约1600万枚在市场上交易。 二是挖矿行业从“暴利”转向“精细运营”,矿主们比拼的是电价、算力和设备效率,不过,这也暴露了比特币的矛盾:一方面宣称“去中心化”,另一方面算力越来越集中。 2023年全球前十大矿池控制了60%的算力,头部矿企甚至能影响区块确认速度,这种“中心化”风险,与比特币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经济学角度看,比特币的“挖不完”机制本质是用数学规则替代政府信用,但现实中,它既没摆脱能源消耗的质疑,也没解决市场波动的问题。 说到底,比特币的“永远挖不完”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它用2100万枚的总量制造稀缺性,又用减半机制延缓通胀,却在实际运行中催生了能源浪费、算力垄断等新问题,当挖矿变成“用黄金换废铁”的生意,这场数字淘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这是程序写死的,
琉璃映月痕
2025-04-25 01:51:03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