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套路深!”广东深圳,一男子看某公司招C1司机,月工资10000多,他赶紧去应聘,这家公司得知他没车,就要求他花14.8万贷款买了辆车,男子照办,事后,竟然发现这款车市场价才10万左右,而且,一天只挣160元,他火冒三丈,跟公司要求退车解除贷款,并报了警,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让男子车财两空,他捶胸顿足:我27个月70000多贷款咋还呀?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句网络流行语,在现实中被深圳的庞先生真切体验了一回。 2023年7月的深圳,35岁的庞先生在出租屋里刷着招聘网站,手机屏幕突然跳出一条信息:"急招C1司机,月薪10000+,点对点送货"。 这个数字让他眼睛发亮——作为失业半年的求职者,他太需要这份收入来偿还房贷了。 第二天,庞先生来到某汽车租赁公司。 接待他的业务员叶某上下打量了一番:"没车?没关系,我们可以帮你贷款买车。" 叶某拿出计算器快速敲打:"零首付,公司还负责回收,等于白送你一份高薪工作。" 庞先生看着合同上密密麻麻的条款,耳边却回响着"月入过万"的承诺,最终在电子合同上签了字。 然而现实很快打脸。 庞先生发现,所谓的高薪工作,每天实际收入只有160元,扣除充电费后所剩无几。 更让他崩溃的是,他贷款14.8万购买的新能源车,市场价竟然只有10万元。 当他找到公司要求退车时,对方却让他与一家新能源公司签订"代运营"协议,承诺用租车费偿还月供。 2025年3月13日清晨,庞先生发现停在小区的货车不翼而飞。 陌生来电告知,车辆挂靠公司的债权已被转让,他必须支付6000元挂靠费和1.2万元过户费才能赎回车辆。 而此时他才得知,那家汽车租赁公司早已倒闭,和他有相同遭遇的受害者多达17人。 经调查,这是一起典型的"就业+购车"诈骗案。 公司利用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以高薪为诱饵,通过隐瞒车辆真实价格、虚构工作收入等手段,诱导其签订不公平的融资租赁合同。 庞先生不仅背负着7万元的债务,还面临车财两空的困境。 目前,警方已建议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对涉事公司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 有网友用“吃人不吐骨头”形容汽车租赁公司的套路,认为其利用求职者的生存焦虑实施精准捕猎。 更有网友指出,这种“高薪招聘+购车贷款”的模式已形成产业链,涉案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手段,将求职者的绝望转化为牟利工具。 在南宁、成都等地的类似案例中,网友发现,这些诈骗公司往往通过“零首付”“公司回收”等话术降低受害者警惕性,最终让其陷入“车财两空”的境地。 2022年,广州某物流公司以"加盟司机月入2万"为幌子,诱使30多名司机贷款购车,最终公司跑路,受害者损失超500万元; 2023年,成都出现"网约车司机加盟"骗局,涉案金额达800万元。 这些案件都利用了求职者对高薪的渴望,通过复杂的合同设计和虚假承诺实施诈骗。 有网友晒出自己被中介骗取押金的经历,感叹“求职路上全是坑”。 有人指出,中年失业者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生存往往选择妥协,这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更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我爸去年找工作时,也遇到过类似套路,差点贷款买了辆二手车。” 有少数网友对庞先生提出批评,认为其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 “合同都不看就签字,这不是给骗子送钱吗?”这类评论虽然刺耳,却反映出公众对个人责任的关注。 有法律博主提醒:“即使在求职压力下,也应保持理性,仔细核查公司资质和合同条款。 ” 这场骗局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与制度的漏洞。 要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既需要求职者增强防骗意识,也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更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公平的就业机会。 正如网友所说:“每个劳动者的汗水都值得被尊重,而不是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大风新闻
“城市套路深!”广东深圳,一男子看某公司招C1司机,月工资10000多,他赶紧去
子焓
2025-04-25 06:43: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