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占伊犁十几年后,沙皇俄国竟然归还了这片土地。那么,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1

趣叭叭呀 2025-04-25 10:03:23

霸占伊犁十几年后,沙皇俄国竟然归还了这片土地。那么,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1864年,新疆地区爆发的起义让这个边陲之地陷入混乱。俄国抓住这个机会,悍然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且以保护侨民为名,并将其划入七河省管辖。   这便是俄国归还伊犁的背景,中间十几年,清朝也曾尝试收复,但均以失败告终。   伊犁地区的战火一度褪去,却又在1873年重新被燃起。这一年,左宗棠成功平定了陕甘回乱,意识到要收复伊犁,就必须先夺回新疆。   因此,他向朝廷提出了“先克乌鲁木齐,而后收伊犁”的策略。左宗棠先积极准备西征的军事物资,后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他在肃州祭旗出兵,西征新疆由此开始。   一年多的时间里,清军一路所向披靡,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在占领伊犁时曾表示:“若想要归还伊犁,必须先克服乌鲁木齐和玛纳斯两座城市。”    在新疆收复之后,左宗棠迅速采取行动,率领军队分成三路向伊犁地区前进,展现了坚定的收复意志。这表明左宗棠采取果断行动,以解决回乱问题并实现收复目标。   然而,在与俄国的交涉过程中,当时引发了极度的不满,《里瓦几亚条约》是在清朝使者崇厚被迫签署的情况下达成的。后来,清廷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指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为使者,重新与俄国谈判条约事宜。   终在1881年2月24日,《中俄改订条约》初起谈判成效。它成功地让失去的伊犁南境两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得以归还。虽然这个条约也是不平等条约,但这一成果充分显示了清朝官员的智慧和毅力。   与此同时,俄国国内外局势也在影响着伊犁问题的发展。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刚刚结束,尽管取胜,但俄国在战争中暴露出了军事上的一些问题,国力没有得到及时恢复。同年,在柏林会议上,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扩张野心遭到了其他列强的遏制。这些外部因素让俄国在国际事务上步履艰难。   俄国国内的农业危机也让沙皇政府焦头烂额。一连串的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导致粮食产量锐减,饥荒在各地蔓延。这种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俄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外政策,开始考虑如何缓解国内的矛盾。   在伊犁问题上,俄国内部也存在争议。一些官员认为应该归还伊犁,以维护与清朝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利益。   毕佐尤夫就曾表示:“我们是必需将伊犁归还清朝饿,考虑到与清朝开展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以及确保两个帝国广阔边境地区的稳定所必需的原因,这些因素将超过任何反对者的论点。如果我们不归还这些地区,那么我们将完全与这个国家疏远,导致我们之间出现敌对的邻国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犁问题成为了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1882年3月10日,俄国少将弗里德与清朝官员升泰签订转交伊犁的议定书。同年4月30日,清朝新任伊犁将军金顺率军进驻伊犁,标志着俄国在伊犁十几年的殖民统治正式结束。   这一事件的成功解决,充分展示了清朝外交官员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俄国在国内外压力下作出的妥协。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伊犁地区的和平归还。   在清朝与俄国的谈判过程中,曾纪泽表现出了过人的谈判智慧和毅力。他深知要想取得有利条件,就必须展现出强硬的立场。   在与俄国谈判代表的交锋中,曾纪泽不仅阐述了清朝对伊犁地区的历史主权,还从国际法的角度,驳斥了俄国的霸占行为。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也为最终达成新条约奠定了基础。   当然此次事件成功的背后,也得益于左宗棠的西征战绩。在新疆战场上,左宗棠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使清军逐步取得了优势。他的战绩为谈判增加了筹码,让俄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之前的霸占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伊犁问题的解决,也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对俄国的扩张野心保持警惕,对伊犁问题的发展也持关注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不得不谨慎行事,避免在中亚地区激起其他列强的反感。

0 阅读:70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