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

琼瑶舞月裳 2025-04-25 11:45:47

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能在台下给他们鼓掌,事后,他鼓起勇气,给电视台打了个电话,问,“我能不能有个奖杯啊?” 1988年,颁奖典礼上,《敢问路在何方》拿了大奖,上台领奖的是词作者闫肃和歌手蒋大为,台下却有个身影默默鼓掌——作曲家许镜清。他是这首歌的灵魂缔造者,却只能看着别人站在聚光灯下。事后,他硬着头皮给电视台打了电话,问了一句:“我能不能有个奖杯啊?”这话听着简单,却藏着多少辛酸和不甘,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他的故事。 许镜清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提到《西游记》的音乐,几乎没人不知道《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几代人的记忆,可它的创作者却没跟着风光起来。 1986年版《西游记》播出时,许镜清还是个普通音乐工作者,工资不高,生活拮据。他用一台简陋的电子琴,熬了无数个夜,把自己的心血都融进了这部剧的配乐里。那时候没啥高科技设备,全靠手艺和灵感,可他硬是写出了让人一听就忘不了的旋律。 1988年,这首歌获奖了,按理说是个大喜事。可颁奖那天,许镜清坐在台下,眼睁睁看着闫肃和蒋大为上台领奖,自己连个名字都没被提起。他不是没贡献,相反,没他的曲子,这歌哪能这么火?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作曲家在那个年代,往往是幕后最不起眼的角色。事后,他忍不住给电视台打了电话,问能不能有个奖杯。这不是贪心,是他对自己劳动的一点渴望,想被看见,想被认可。可惜,电话那头没给他啥希望。 这事搁谁身上都憋屈。许镜清不是没才华,他还创作了《云宫迅音》《女儿情》等一堆经典,可这些作品带来的名气和回报,跟他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那时候,音乐版权意识淡薄,创作者的权益基本没人重视。 他辛辛苦苦写歌,赚的那点钱连养家都不够,更别提啥荣誉了。反倒是歌手和词作者,站到台前就拿走了大部分光环。这不是说闫肃和蒋大为不好,他们也有自己的功劳,但许镜清的遭遇,确实让人觉得不公平。 就这样,他默默扛着生活压力,继续干自己的活。没人知道他在台下鼓掌时,心里是啥滋味;也没人知道他打那通电话时,鼓了多大勇气。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许镜清渐渐老了,可他的音乐却没老。《西游记》的旋律还在传唱,他的名字却还是没多少人记住。 直到2016年,他78岁那年,有人提议帮他办一场音乐会。这次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通过众筹,大家自发掏钱支持。结果,音乐会办成了,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那一刻,他终于站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这场音乐会不只是个演出,更像是个迟来的交代。30多年,他从没放弃过音乐,也没放弃过自己。众筹的成功说明啥?说明他的作品早就在人们心里扎了根,说明还有人愿意为他的才华买单。可这也让人忍不住想,如果当年社会多点对创作者的尊重,他是不是不用等这么久?如果版权保护早点到位,他是不是能过上体面点的生活? 许镜清的故事,不是个例。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幕后工作者多得是,干着最苦的活,拿不到该有的回报。如今音乐行业变了样,可创作者的权益问题,还是值得琢磨。许镜清用自己的坚持,证明了才华不会被埋没,但也提醒大家,光靠坚持不够,社会得给这些默默付出的人多点保障。 他的经历让人感慨,也让人反思。颁奖台上的光鲜亮丽,背后有多少像他这样的人在暗处支撑?他打的那通电话,像是对命运的小声抗议,可惜没啥回音。直到音乐会那天,他才算听到了属于自己的掌声。这掌声来得晚了点,但好歹来了。 许镜清用30年的坚持,谱出了一段不屈的旋律。从台下鼓掌到站上舞台,他等了太久,也熬出了头。你有没有被他的故事戳到?有没有啥梦想也在心里憋着没实现?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顺便说说,你觉得创作者的付出该咋被尊重?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國哥

國哥

1
2025-04-25 21:37

天理.公道……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