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老家的侄子进城,前来探望上海警备区政委秦化龙少将。一见面,侄子就讲:“叔叔,我有文化,要‘跳出农门’,您能不能……?”秦政委听后,严肃地讲:“你不是有文化吗?就自己去考,还找我干啥?” 上世纪六十年代,咱们中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啥都得从头开始搞。那时候,“跳出农门”成了好多年轻人的心头大事儿。秦化龙少将呢,作为上海警备区的政委,一边得守着咱的“东方明珠”,一边还得身体力行,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家国精神。说白了,就是“忠孝不能两全”。1953年,秦化龙因为打仗的事儿,没能回家送老妈最后一程;第二年仗打完了,他跑到老妈坟头跪了好几个小时,哭得稀里哗啦的,然后把自个儿的工资全给了牺牲战友的家属,自家亲戚愣是一分钱没落着。这背后啊,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和人民的那股子责任心。 有一天,秦化龙老家的侄子打着探望的旗号来了上海。叔侄俩好久不见,晚上干脆挤一块儿睡,聊起了家常。聊着聊着,侄子就开始套近乎了:“叔啊,我这也算是个文化人,不想一辈子窝在农村。您看能不能给我整个干部当当,或者当个普通工人也行?”秦政委一听,脸立马就板起来了,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是说自个儿有文化嘛,咋不自己去考、去拼呢?靠啥都靠不住,就靠自己心里才踏实。我要是帮你,那才是真的害了你!”这话跟炸雷似的,把侄子给震醒了,让他明白真正的出息得靠自个儿打拼,不能靠关系。 从那以后,这侄子就把叔叔的话当成了座右铭,靠着真本事一股劲儿往前冲,在平凡的岗位上愣是干出了点名堂。就像秦政委说的,人生的路啊,还是得自个儿一步一个脚印儿地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上世纪60年代,老家的侄子进城,前来探望上海警备区政委秦化龙少将。一见面,侄子就
怀旧空吟闻笛赋呢
2025-04-27 02:45:28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