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深圳龙岗一家专注于精密零件加工的工厂,跟老板在车间一边喝茶一边聊。老板指着那台轰轰作响的精密冲床问我:你们知道现在做无人机电机外壳的成本降到了什么水平吗?接着他说:咱们给大疆提供的6061铝合金壳体,单个加工成本仅有1.8元。 看到我们一脸震惊,老板开始认真算账。他掏出计算器噼里啪啦地敲:这台20吨的高速冲床,一分钟能冲120次,0.3毫米厚的6061铝合金板,每次可以冲出12个半成品。机器三班倒,机械手全自动上下料,模具的损耗分摊到每个壳子上,也就几分钱的事儿。更牛的是,这几年国产铝材价格一直很稳,2万一吨的板子,切成小方块,每个材料费才6毛钱! 我心里想,这深圳的老板真是有一套,全自动流水线弄得像在拍科幻电影一样。车间里那台20吨的冲床配上六轴机械臂,模具都是从华强北旁边的硬质合金厂定制的。说实话,一套模具能用到50万次,算下来每次成本连半根冰棍的钱都不到。 老师傅在旁边忍不住吐槽:现在这些年轻人搞的智能制造真是厉害,以前做个壳体得在铣床、磨床上跑七八道工序,现在三次冲压就能直接成型,良品率还是99.6%!更夸张的是质检环节,五轴检测仪跟查户口一样,每个壳子厚度量三遍,孔径测五次,稍微有点毛刺就直接打回重造。 听说龙岗那边的加工厂真是卷到了新高度。有家厂子为了抢大疆的订单,居然把加工费压到1块5,全靠24小时不停的流水线在撑着。老板跟我打了个神秘的手势:别看我们这单价低,量大才是王道!上个月做了80万件,机器不停转,电费、人工都能摊薄到最低。更厉害的是伺服冲床的黑科技,新型设备能耗少了30%,冲压精度能精准到0.02毫米连头发丝都比它粗不了!难怪大疆的质检员验货还得带着电子显微镜,生怕被这帮成本杀手给牵着鼻子走。 老师傅从铁柜里拿出个镁合金壳子给我看看:看到没?这玩意儿比铝合金轻了40%,飞个无人机多能续航十分钟呢!不过,他又摇头叹息,说这成本真是下不来,镁板的价格可是铝材的三倍啊,冲压的时候还得用氮气保护呢,现在只能小规模试产。 说起来,深圳的那些配套厂真的是敢花钱。听说有一家公司已经和中科院材料所合作,搞什么纳米涂层模具,听说这样能把冲压的寿命再翻一番。按照这趋势发展下去,估计再过两年,无人机的外壳价格可能得说成论斤计算了。 蹲在车间的角落和质检员聊起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这行里竟然藏着这么多高手。有家厂家专门做微弧氧化,能在铝合金表面烧出5微米厚的陶瓷层,防腐性能可谓是杠杠的,结果加工费只多加了8毛。更离谱的是,龙华有个厂子搞出了冲压-电镀-激光打标三合一的生产线,从铝板进到成品出,居然只需要23秒,良品率还保持在98%以上。这不怪大疆的供应链总监每年都要来龙岗扫货,这性价比就连东南亚的厂子都比不了,火星人都要甘拜下风啊。 临走之前,老板给我算了一笔账,真是让我瞠目结舌:按照现在行业的平均水平,每个无人机外壳的总成本顶多就是3块钱(材料1块+加工1.8块+质检0.2块),可大疆组装好电机后,转手就能在欧美卖到30美金一个。 听着那冲床哐哐作响的节奏,我猛地领悟到为啥中国制造能称霸全球每个生产环节都被榨得透透的!一个老手叼着烟,嘴角扬起一抹笑,说:等着瞧啊,等镁合金的成本降下来,咱连波音的零件订单都敢接! 看完这些评论,有网友发问了:咋好端端要卷成这个样子呢?五万一个卖出去不挺好吗,为啥偏要把价格压到500元?还有人吐槽:这卷到最后,结果就是老板赚了钱跑去移民,员工辛辛苦苦干几十年还是一分钱没攒下。再有的网友说:现在卷就是暂时少赚点,等把美国和西方的工业体系搞垮了,咱们就独占鳌头,到那时候涨价多赚点利润,得目光长远啊。甚至有人提到:咱这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转换成员工的福利,真是有点遗憾。 看完这些评论,感觉大家的想法挺有意思的。有的网友觉得现在的竞争真是卷得厉害,明明可以赚得更多,偏偏要压价,仿佛在比谁更能忍。还有人说辛辛苦苦工作了大半辈子,就是为了最后的那一小笔退休金,真是让人觉得心酸。也有些人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利益,等到形势变化后就能弯道超车,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毕竟现在这种卷的状态,员工的生活仍然是个问题,希望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
昨天我在深圳龙岗一家专注于精密零件加工的工厂,跟老板在车间一边喝茶一边聊。老板指
王嘉诚说影视
2025-04-27 16:20:52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