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局势持续恶化升级,印度关闭上游水闸,巴基斯坦在边境打响第一枪,双方发生实际交火。美俄第一时间站队印度,支持印度,印度点名中国,中国即将迎来考验。
当地时间24日深夜,巴基斯坦军队在巴控克什米尔对印军进行炮击,打响了第一枪。印军随后展开反击,动用了包括迫击炮在内的轻武器。据印度军方透露,在这场交火中,印军没有伤亡,而巴军则情况不知。
而在过去几天,印巴两国都在向边境地区调集大量部队,铁路公路沿线挤满了运送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双方机舰也开始集结。印度派遣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开往巴基斯坦海域,执行震慑任务,而巴基斯坦空军也开出动歼-10C,以预防印度空军可能得突袭。印度也率先发射最新型国产防空导弹,以震慑巴基斯坦。
印巴局势不断恶化升级。事实上这场印巴军事摩擦,很莫名其妙,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一伙恐怖分子袭击了印度游客,造成多人伤亡。很快,自称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一个恐怖组织对外宣称对此事负责。而莫迪也态度强硬,对巴基斯坦发难,宣布暂停履行《印度河河水条约》,目前,印度已经关停了某个印度河上的水闸,不再向下方放水。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养活了2亿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的农业,电力,经济高度依赖印度河,印度宣布切断印度河河水后,这无疑就是切断巴基斯坦生命线,这更是逼着巴基斯坦开火。
而巴基斯坦不甘示弱,巴防长阿西夫直接表示将会对印度进行对等回击,并警告可能会引发印巴全面战争,巴基斯坦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表示巴基斯坦愿意谈判解决。此外,阿西夫还暗示这场恐袭是印度故意策划的。
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表明,究竟是谁策划的。但这场恐袭发生的时间太巧了,21日,美副总统万斯抵达印度,22日,发生恐袭,紧接着印度就认定是巴基斯坦做的,进行各种反制,调集军队,升温局势。印度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这里边有没有美国的身影不好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现在印度做出强硬表态,甚至不惜发生战争,符合莫迪的利益。虽然去年莫迪赢得大选,但印人党的得票率远不及预期,莫迪也是和其他党派进行的组阁。而且莫迪执政印度10年,印度制造业喊了10年,要取代中国制造,甚至还在2020年,搞了一个所谓振兴“印度制造”计划,预计投入230亿美元。然而2024年,印度制造业占GDP的份额从15.4%下降到14.3%,距离原本预定目标25%,差距甚远。于是印度政府宣布该计划取消,振兴制造业计划失败。
现在印度又面临特朗普关税大棒,对此莫迪选择妥协,正在和美国磋商,达成贸易协议。然而万斯刚到新德里,印度农民就发起抗议莫迪政府的游行。莫迪改革没有根本改善印度经济,这也是印人党支持率持续下滑的根源。关税战,印度制造失败,都在影响莫迪的基本盘,所以莫迪必须通过对巴基斯坦强硬,来重新挑起印度国内民粹主义,笼络民心,掩盖国内矛盾。至于恐袭是谁做的策划的,并不重要。
当然,莫迪也不可能真的让印巴全面大战,虽然印度经济比巴基斯坦强,但也强的有限,双方后勤补给都比较一般,在克什米尔地区也不具备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再说双方都是核大国,该有的克制还是会有的,而且印军东部军区的10个师兵力并没有往西调,所以大战不可能,局部冲突还是很可能的,而印巴冲突的烈度和战斗水平都远不如俄乌冲突。
然而恐袭发生后,美俄第一时间站队印度,以色列更是在24日,对印度提供了一批精确制导导弹。特朗普公开表示,谴责恐袭,将会和印度站在一起。特朗普现在还希望印度尽快达成协议,支持印度也是理所当然,拱火后还能向印度进行大规模军售。而俄罗斯则是印度长期能源和军火出口国,在这个节点,支持印度也是拉拢印度。现在的国际局势对巴基斯坦不乐观。
中方也做出表态,谴责恐袭,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中方的立场非常客观中立,而印度也在第一时间向各国大使通知了情况,其中特意点名中方。印度的用意可能是对巴方施压,对中方释放善意。事实上,中方是不希望印巴发生冲突,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非常重要,如果全面开战,必然严重影响中方,而且即便只是在克什米尔发生局部冲突,也不能保证冲突是否外溢和升级。这对中方整体战略布局和西部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让印巴边境冲突不外溢升级,继而影响我国,将是中方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