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不需要加入北约”!2022年3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一场集会上这样说道!作为位于被北约诸国环绕的国家,按理说应该会更亲近北约,但是塞尔维亚在对待北约的态度上,为何会如此决绝呢? 1999年3月24日,贝尔格莱德的夜空被北约战机的轰鸣声划破。一场长达78天的轰炸就此拉开序幕,给塞尔维亚人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这场代号为"盟军行动"的军事打击,不仅针对军事目标,更将矛头指向了桥梁、铁路、工厂、电视台等民用设施。轰炸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座桥梁被炸,甚至20所医院都未能幸免。 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成为塞尔维亚与北约关系的分水岭。 二十多年后的2022年3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站在选举集会的讲台上,目光坚定地向民众宣告:"我们绝对不会加入北约,我们有自己的军队来保卫我们的人民和国家。"这番掷地有声的宣言,赢得了现场民众的热烈掌声。 武契奇的决绝态度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塞尔维亚复杂的国家处境。作为一个被北约成员国包围的内陆小国,塞尔维亚面临着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武契奇曾无奈地表示:"我们被北约国家包围。波黑虽然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北约在那里也有军队,在我们自己的一部分领土上也有北约军队,在科索沃。" 2022年底,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冲突再次升级。美英法德意五国以及欧盟同时对武契奇施压,要求塞尔维亚接受"法德提案",变相承认科索沃独立。面对西方的最后通牒,武契奇宣布塞尔维亚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局势一度剑拔弩张。 武契奇深知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他增加了军费预算,从原有的2%提高至3%。在阿联酋防务展期间,他为塞尔维亚采购了"神风"敢死队无人机和法国"阵风"战机。武契奇警告说:"我们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否则国家处境会越来越艰难,我们的国家将在三天内消失。"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的轰炸不仅摧毁了塞尔维亚的基础设施,还引发了严重的国际争议。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5枚精确制导导弹击中,导致3名中国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这一事件不仅加深了塞尔维亚人民对北约的不信任,也成为中塞两国特殊友谊的基石。 2023年初,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眉头紧锁。他对媒体坦言:"现在弹药非常抢手,炮弹、地雷、火箭……我们生产的所有带炸药的东西都能卖掉。所有人都在大肆采购,所有人都在为战争做准备。"他提供了一组数据:俄乌冲突期间,双方消耗子弹数量超过5万发,对"冰雹"多管发射系统火箭等产品的需求增加了70%。面对这场"全面的、前所未有的、疯狂的军备竞赛",武契奇需要为国家制定明智的战略。 武契奇被外界称为"太极宗师",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在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复杂的今天,他成功地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种"太极外交",是塞尔维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选择。 塞尔维亚与俄罗斯的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同为东正教国家,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始终支持塞尔维亚收回科索沃地区的立场。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重要盟友。 然而,与外界普遍印象不同,塞尔维亚与美国的关系远比想象的要好。塞尔维亚军队的训练有美国的协助,可以说是美国的"准盟友"。在科索沃冲突升级时,武契奇首先求助的就是美国。对美国和北约而言,相比持续陷在战争中的乌克兰,塞尔维亚表现得更加安全可靠。 中国则是塞尔维亚的另一个重要伙伴。两国友谊可以追溯到共同抗击苏联帝国主义压迫和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年代。在1999年北约轰炸期间,中国坚定支持贝尔格莱德的抵抗,并为此付出了三名同胞生命的代价。如今,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守望相助。 值得注意的是,塞尔维亚也是"欧盟候选国"。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成为塞尔维亚在与北约及俄罗斯博弈中的重要筹码。这就是国际关系的现实: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自身的国家利益。 武契奇曾表示:"俄乌冲突预计将进一步升级,因为没人想选中间方案,都想战胜对方,导致形势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塞尔维亚必须专注于自身发展。虽然不参加疯狂的军备竞赛,但也必须接受挑战,增强自卫能力。
俄罗斯绝密文件曝光:若与北约开战,先打中国周边两国“邻居”
【25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