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钢铁战士肖家喜就是这样一个有精神的人。 1979年的一个

酸酸甜甜小苏 2025-04-28 00:23:23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钢铁战士肖家喜就是这样一个有精神的人。 1979年的一个下午,野战医院里躺着一位满身泥污和血迹的战士,他就是肖家喜。这位刚刚完成"爬着回国"壮举的战士,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授予"钢铁战士"的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许多人慕名前来看望,有人甚至将他路上赖以充饥的鱼腥草栽进了花盆,以表敬意。 这一切荣誉的起点,要从多年前的四川开县说起。1958年,肖家喜出生在这个与刘伯承元帅同乡的地方。童年的肖家喜常常听着刘帅的战斗故事入睡,心中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这种向往并非空中楼阁,他的父母在旧社会遭受了不公平对待,是新中国给予了他们崭新的生活,也给了小肖家喜一个幸福的童年。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国的火种。 "我一定要像刘帅那样,保卫我们的新中国!"年少的肖家喜常常这样暗下决心。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特别注重锻炼身体,每天跑步、做引体向上,为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打下坚实基础。这种少年时期锻造的体能基础,成为他日后突破生理极限、创造奇迹的重要支撑。 终于在20岁那年,肖家喜梦想成真,成为了50军150师448团新兵连的一名战士。然而,军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了重机枪连担任给养员——这与他梦想中能够上阵杀敌的前线战士相去甚远。 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肖家喜没有抱怨,也没有气馁。他每天蹬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地采买粮食、蔬菜,认真负责战士们的饮食起居。在工作之余,他还特意学习如何辨别野外可食用的植物,这些知识看似平常,却在日后的生死关头救了他的命。 1979年,中越边境摩擦不断,战争的阴云密布。在得知部队即将出征时,肖家喜辗转反侧,无比气愤。他连续向上级写下请战书、决心书,甚至写了血书,坚决要求上前线。最终,他如愿以偿,跟随部队踏上了前往越南的征途。 白天,肖家喜仍然负责为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夜里,他偷偷练习战斗技巧,默默记下前线战士们的经验分享。他从未想过,很快他就会用上这些技巧,经历一场生死考验,并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成为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的英雄。 通过这种方式磨砺的精神力量,是肖家喜后来能够在九死一生的绝境中坚持不懈的根本源泉。正如他后来对记者所说:"伟大可爱的祖国,是我力量的源泉……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肖家喜的今天。" 1979年3月12日,我军完成清剿任务后开始撤军。肖家喜所在的448团遭遇越军和民兵偷袭,损失惨重。1营重机枪连负责断后,掩护团主力突围。在这危急时刻,肖家喜毅然决然地将自己作为诱饵,故意发出声响吸引敌军注意,朝着与队友相反的方向飞奔。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肖家喜的右臀部中弹,鲜血顺着大腿直流。 伤势不轻,更糟的是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避免血迹暴露位置,他机智地将血洒向另一条小路,同时掩盖已有的血迹。找到一处山洞后,他简单包扎了伤口,端着枪,拧开手榴弹,做好一旦被发现就同归于尽的准备。 越南的独特气候给肖家喜带来了额外挑战。丛林中常年高温多雨,虫类和病菌肆虐,伤口很容易感染。他利用炊事兵的知识,辨别出可食用的野草,如马齿苋、鱼腥草等,维持生命。食物都是生吃的,甚至包括从土里挖出的虫子,也是直接吞下。他不敢生火,哪怕在山洞里也不行,因为烟会暴露位置。 白天,肖家喜躲在山洞或草丛中观察敌情,不敢有丝毫动静;夜晚,他借着北斗星的指引,摸黑前行。每一步都伴随着剧痛,伤口不断被撕扯,血液浸湿了他的裤子。丛林中的蚊虫无情地叮咬着他,有些植物的叶子像刀片一样划破皮肤,为蚂蟥等生物提供了入侵的通道,新伤旧患交织在一起。 到了第四天,情况急转直下。肖家喜的伤口恶化,发出恶臭,甚至生了蛆。最大的伤口深可见骨,十厘米长、六厘米宽、三厘米深。他失去了行走能力,只能靠爬行前进。此时,他身上的武器弹药对于遍体鳞伤的身体来说如同千斤重担。只要扔掉,立马就能减轻负担,生还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但在活命与国家尊严之间,肖家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宁死也不能丢下武器!"他心中坚定地想着。衣裤被磨破,满身污垢,营养不良,每前进一米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黎明前,他总是咬牙爬进能够藏身的地方,往往刚到就昏死过去。最后几天,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一天能昏死几次,但醒来后他仍坚持继续爬。 喝水也是一场冒险。越军常在山泉水中下毒,所以肖家喜只敢冒险去稻田取灌溉用水,这增加了暴露的风险,必须动作迅速精准。

0 阅读:30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