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寒冬,一名地主领着三百余名日寇进山搜剿抗联。日军担心迷失方向,沿途不断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8 07:10:41

1937年寒冬,一名地主领着三百余名日寇进山搜剿抗联。日军担心迷失方向,沿途不断留下标记缓慢前行。那地主见状立即弓着腰凑上前谄笑:"太君这般行进太费周章,这条山道我闭着眼都能走,跟着保准错不了!" 【消息源自:黑龙江省档案馆解密档案《1937-1938年抗联第六军作战记录》;抗联老兵李敏口述实录《雪夜突围》;日本《关东军讨伐作战史》第42卷】 1937年12月的汤原县,寒风像刀子似的往人骨头缝里钻。黄有把冻僵的手指凑到嘴边哈了口气,羊皮袄上结着冰碴子。这个曾经穿绸缎的地主少爷,现在怀里揣着半块冻硬的玉米饼,正蹲在村口老榆树洞里盯梢——三天前,抗联大部队刚撤进完达山,留下他这个"活地图"摸清鬼子的动向。 "黄少爷,您这是何苦呢?"村里账房先生缩着脖子路过,瞥见他破棉鞋里露出的脚趾头,"您家粮仓够吃十年..."黄有用雪搓了把脸:"老叔,粮仓早改姓'抗联'了。"这话不假,去年夏云杰带着游击队进村时,黄有把家里三十条枪、二十匹马全捐了,气得他爹当场吐血。现在他家雕花大门上还留着日军用刺刀划的"反满分子"四个大字。 腊月十五凌晨,狗叫声突然炸了锅。黄有刚把情报塞进烟袋锅,就被踹开的门板拍倒在地。手电筒光柱里,留着卫生胡的佐藤少佐用皮靴碾着他的手指:"黄先生,带我们找夏云杰,全村活命。"地上散落的抗联联络信被血浸透了一半。黄有咳着血沫子笑了:"太君,我带路,可这大雪封山的..." 三百多个鬼子跟着他钻进老林子时,棉布绑腿早就冻成了冰棍。黄有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前面,心里门儿清:往东十里是沼泽窟窿,专治鬼子的大头皮鞋。果然,晌午刚过,后面队伍里就传来扑通落水声。"黄桑!"佐藤的军刀架在他脖子上,他指着雪地里若隐若现的脚印:"太君,抗联的暗号。"其实那是狍子蹄印。 第三天走到"抗联粮仓",鬼子们饿狼似的扑向破木屋,结果踹开门只看见半麻袋发霉的橡子。黄有蹲在树根下啃冰坨子,看佐藤把地图摔进雪里——那上面标的密营位置,是他去年打猎时发现的熊瞎子洞。夜里站岗的鬼子跺着脚骂"八嘎",他们不知道黄有正用冻裂的手指搓麻绳,血珠子渗进雪里像红梅。 第五天进了原始林,十丈高的红松遮得透不进光。黄有突然指着树杈上的破布条喊:"密营记号!"日军哗啦啦推弹上膛,其实那是他趁解手时挂上去的裤腰带。当夜北风嚎得像哭丧,他摸到悬崖边,把麻绳拴在老柞树根上。回头望了眼篝火堆旁打盹的哨兵,这个地主家少爷咧开冻紫的嘴唇笑了:"狗日的,爷爷请你们逛阎王殿。" 零下三十度的林海里,黄有像截木头似的往下滚。膝盖撞在石头上那声闷响,被风声吞得干干净净。等摸到抗联哨卡时,他的毡袜已经和脚掌冻在一起。侦察兵小王后来回忆:"黄同志递过来的地图上全是血指印,七星砬子那儿画了个红圈,圈得跟血葫芦似的。" 1938年元旦的雪夜,夏云杰带着人在山坳里打埋伏。机关枪响起来的时候,佐藤正拿着指南针转圈——那玩意儿在铁矿区早失灵了。开春后老乡上山采野菜,在熊瞎子洞附近看见百十具冻成冰雕的鬼子兵,有个军官模样的抱着棵松树,啃掉了半边树皮。 黄有没能看见这些。他躺在密营的松枝床上发高烧,溃烂的双脚用破棉被虚虚盖着。临终前从贴身的荷包里倒出银元,叮叮当当落在政委的搪瓷缸里:"给同志们...买棉鞋..."3月的山风卷着雪沫子从门缝钻进来,油灯忽明忽暗地跳,把他瘦脱相的脸映在木墙上,像幅褪了色的年画。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