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出访埃及,下榻在开罗国宾馆。晚上9点多,一辆黑色的轿车悄悄驶出国宾馆,向中国大使馆开去,早就等在外面的媒体记者以为有什么重要活动,赶紧驱车跟了上去。 1963年12月14号,咱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踏上了去埃及的旅程。那时候,咱们新中国外交那是风生水起,周总理就像个外交明星,到处串门子,为了给咱国家多拉点国际小伙伴。这趟出差,不光是谈国家大事,还得秀一秀咱们中国的风采。毕竟那时候,国际上眼睛雪亮的人多着呢,一个小细节都能被人揪出来说三道四。 那天晚上,开罗的国宾馆亮得跟白天似的,周总理忙完一天的活儿,一辆黑黝黝的轿车就悄无声息地溜出去了,目标直指中国大使馆。那些媒体记者跟嗅觉灵敏的狗子似的,以为有啥大新闻呢,撒腿就追。结果呢,下来的不是周总理,而是他的保镖成元功,手里还拎着一个神秘的手提箱,跟做贼似的溜进了大使馆。一个多小时后,成元功又空手而归,那箱子还锁得严严实实的,跟啥也没发生一样。这个钢纸箱神秘兮兮,让人脑洞大开:难道是核按钮?或者是啥秘密通讯神器?最高级别的机密文件?嘿结果揭晓时,简直让人哭笑不得——里面装的竟是周总理的换洗衣裳,还是些破得不能再破的旧衬衣。这些衣服磨得不像样,领口袖口补丁摞补丁,脆弱得洗衣机都不敢碰,只能由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手工温柔搓洗。到了第二天早上,洗干净晒干的衣服又被放回箱子,挂在总理床头,继续它们的“使命”。 周总理这人,简直就是艰苦朴素加无私奉献的活招牌。看他平时穿戴整齐,光鲜亮丽,谁能想到背后还有这番“小动作”?为了国家的面子,为了不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找到话柄,工作人员对这些“小秘密”可是守口如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钢纸箱,装的不仅是总理的私人物品,更是他对咱老百姓的责任心和对国家的满腔忠诚。 时光飞逝,那个钢纸箱已经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但它背后的精神力量可不会过时。它时刻提醒咱们,真正的伟大,往往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儿里。
八里桥之战,清军之所以输的那么惨,不是因为清军骑兵被对面马克沁扫射了,因为那时候
【1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