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破题引发的血案:熊孩子哭了 那熊孩子,数学考试没满分,就错一道题,眼眶红得跟兔子似的。题不难,但坑不少,班里一堆小崽子也栽了。搁谁谁不委屈? 题目长这样: 找规律: 1 + 5 = 6 2 + 6 = 14 3 + 7 = 24 4 + 8 = 36 6 + 10 = ? 这题乍一看,简单加法嘛,小学一年级水平。但仔细一琢磨,不对劲啊,这等式两边压根儿不相等。合着这玩意儿不是让你算加法,是让你找规律。 这题的坑就在这儿。它利用了你大脑的惯性思维,让你误以为是加法。其实呢,这规律是:前一个数乘以后一个数,再加上前一个数。比如,2 + 6 = 14,其实是 2 6 + 2 = 14。这套路,有点儿损。 元认知:你以为你会,其实你不会 这破题,其实不就考验你元认知嘛?你以为你会加法,但你真理解加法背后的逻辑了吗?你以为你懂题意,但你真看懂出题人的小心思了吗? 很多人学数学,就死记硬背公式,套公式,刷题。以为题刷得多了,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其实呢,就像鹦鹉学舌,会说不会用。真遇到灵活点的题,立马抓瞎。 这就像练武功,你天天扎马步,练拳脚,看着挺唬人。但要是没内功,没心法,遇到高手,一招就给你撂倒了。数学也是一样,公式定理就是招式,逻辑思维才是内功。没内功,招式再花哨也没用。 这题的意义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它能让你反思:你真的会学习吗?你真的会思考吗?你真的懂元认知吗? 韭菜收割机:教育的本质是生意? 这题火了之后,网上各种教育专家、鸡汤大师开始蹭热度。有的说这题太超纲,有的说这题能开发智力。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说真话。 说白了,教育的本质也是生意。学校要升学率,老师要绩效,家长要面子。这题火了,正好给他们制造焦虑,推销各种课程、辅导班。 你看,现在市面上各种“思维训练”、“逻辑提升”的课程,价格贵得离谱。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学。但这玩意儿真的有用吗?谁知道呢? 就像割韭菜,一茬接一茬。韭菜们还心甘情愿地被割,觉得这是为孩子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这心,是不是被某些人利用了呢? 说到底,学习这件事,还得靠自己。别被外界的喧嚣迷了眼,别被各种焦虑裹挟。踏踏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想,比啥都强。 这世界,聪明人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科隆不敢赢了!德乙三四五名也不敢赢了!整个德乙现在乱成了一锅粥,别的次级联赛拼命
【1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