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张恨水刚刚和妻子结婚,回到新房后,他迫不及待地抱起新娘,气喘吁吁时便掀开了她的红盖头。看到眼前的人时,他瞬间呆住了,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张恨水,原名张英杰,生于1887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及编辑。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官宦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但因家庭背景较好,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在文学上显露了出色的才华。 张恨水的母亲希望他继承父亲的官位,考取功名,但张恨水受新思潮的影响,选择了文人之路,远离了传统的官场。 他的一生常常与封建礼教的桎梏相抗争,尤其在婚姻方面。张恨水有过几段令人唏嘘的情感经历,他的母亲为他安排的婚姻,始终未能让他感到幸福。 这些经历成为他作品中的一部分,给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他在武汉生活期间,因工作的原因多次回到上海,然而每次回家都不得不面临母亲的逼迫,婚姻的烦恼以及与母亲的争执。 关于他的婚姻,张恨水的母亲不仅为他安排了终生的伴侣,而且在这段婚姻中,母亲的安排充满了家族观念的重压,而张恨水本人则时常感到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1913年,张恨水的新婚之夜,一切似乎都按计划进行。婚房中的一幕,却让张恨水惊愕不已。 回到婚房后,张恨水迫不及待地将新娘子抱上床,心中充满了对婚姻的新期待。直到他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眼前的画面让他大为震惊。 原本他期待着的是一个温文尔雅、符合自己理想中的妻子,然而眼前的却是一个面容粗糙、与自己心目中大相径庭的女人。她大脸盘、小眼睛、凸嘴,一双小脚缠了又放开,完全不像他之前见过的那位小姐。 张恨水一时愣住了,随即怒火中烧,质问道:“你是谁,我要娶的不是你!”这句话刺痛了新娘的心,徐文淑听后不禁泪如雨下,哭诉道:“我叫徐文淑,你上次见到的是我表妹。”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妆容渐渐被泪水冲刷成一团狼狈的模样,宛如纸扎店中的人偶,情景显得异常滑稽。张恨水看到这一幕,内心的愤怒更是无法平息,他自觉受到了愚弄,直言:“好好,你们合起伙耍我是吧,我倒要去问个清楚。” 他转身气愤地冲出了婚房,径直走向母亲的房间,心中满是愤懑。母亲在看到他气愤的模样后,似乎早已预见到这一切的发生。张恨水质问道:“妈!不是说让我娶那个女人吗?这根本不是我见到的那位,你去看看,她长什么样。” 母亲淡定地回答:“看你那毛躁的劲,娶妻是求淑女,不是娶美貌,我看她就挺好的。”她语气平和,仿佛早已习惯了张恨水的激动,继续说道:“再说了,你已经结过婚拜过堂,想再把人家退回去可不行了,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跟文淑过下去,别再闹了。” 张恨水听后,愤怒与失望交织在一起,他无法理解母亲为何总是以这种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婚姻决定。他无言以对,愤怒地离开了家。此时的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似乎不仅仅在与母亲争斗,也是在与那个封建礼教作斗争。 张恨水的婚姻生活并未因此画上句号,相反,它让张恨水更加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似乎从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婚后,张恨水虽然被母亲的安排困住,但他仍然不甘心与徐文淑共同生活。在他心中,婚姻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这段婚姻却无法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期望。 为了逃避现实的束缚,张恨水在婚后不久便远赴武汉,开始了他的编辑工作。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个知名作家,创作出《金粉世家》等作品,文学事业也逐渐走向辉煌。但每一次他回到家,母亲总会以“老公媳妇”的身份催促他和徐文淑尽早同房,甚至不顾张恨水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文淑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她的容貌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更加憔悴,而张恨水则忙于创作,几乎没有在乎过妻子的感受。 徐文淑曾为他生下两个孩子,但遗憾的是,这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对于张恨水而言,孩子的夭折并没有带来深切的痛苦,他的心思始终都集中在自己的创作上,直至生命的终老。 张恨水的心中,永远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白,那就是他未曾遇到的理想妻子。他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寄托,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冲突,始终无法逃避。最终,张恨水的婚姻生活依旧是充满痛苦与不满,而他的母亲依旧是那个操纵一切的幕后推手,张恨水的命运始终未曾得到真正的掌控。
1913年,张恨水刚刚和妻子结婚,回到新房后,他迫不及待地抱起新娘,气喘吁吁时便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28 14:57:22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