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女子花76元,买了一斤熟牛肉,到家一称,发现只有356克,女子不

清风明月英雄 2025-04-29 09:39:01

2023年,浙江女子花76元,买了一斤熟牛肉,到家一称,发现只有356克,女子不吵不闹,像没事人一样,又去该店,买了一斤牛肉...... 有些商贩的秤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一样,看着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里面藏着的机关,总是让手中的商品重量变化多端。 2023年,江女士去熟食店买牛肉的时候就差点被坑了,但好在她自己留了个心眼。不动声色“钓鱼取证”,最后把黑心商家送进监管局,看得人直呼“解气”。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天下班后,江女士路过熟食店,打算买些熟牛肉回去。 看见有客人上门,老板热情招呼:“都是新鲜牛肉做的,保准足秤!”江女士痛快的要了一斤,花费七十六元。 江女士因为平时有健身的习惯,所以对于食物的重量和热量摄入都控制的十分严格。这让她每次吃东西的时候都习惯先称一下,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让她发现了老板的猫腻。 厨房里的电子秤显示她买的牛肉竟然只有356克。 “这哪是一斤?足足少了近三成!”感觉被当成冤大头的江女士,立刻抓起手机就要投诉,但是她转念一想:“要是店家赖账,说我路上偷吃怎么办?” 于是江女士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第二天,江女士再次来到了这家熟食店,高声呼喊:“老板,我再买一斤熟牛肉。” “我就说我们家牛肉好吃吧,都是回头客!”老板满脸堆笑地自卖自夸起来,一边说一边又装了“一斤”熟牛肉。 江女士特意看了一眼秤,倒不是为了看价格,而是想让手机拍的更清晰一些。 没错,江女士为了取证,特地偷偷拍起了视频。 她付完钱之后,还特地问老板要了收据,谎称自己要记账用。就这样她拿到了凭证,加上自己手机里的付款记录,对方再想狡辩也没用了。 江女士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来到一旁,掏出自己带的电子秤。重新一称,竟然只有310克了,比昨天的还少。“这也太黑了吧,不仅缺斤少两还‘杀熟’!” 整个称重的过程,江女士也全部记录下来了。 如今证据确凿,江女士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很快相关的执法人员就来到了现场。 检查发现,柜台下的电子秤侧面有个不起眼的按钮,按下去显示“M1”“M2”“M3”三种模式,就是能随意调节的“作弊键”。 “M1模式正常称重,M2打八折,M3直接六折。”执法人员当场演示:放上五百克砝码,按M2显示四百克,按M3直接变三百克。 更绝的是,重启后就自动恢复成标准模式,难怪之前检查没发现。 加上视频和付款凭证,铁证如山之下,老板也蔫儿了。 最终这家店因为欺诈行为被罚款一万元,并赔偿江女士五百元,店铺也停业整顿了。不过老板却拒绝道歉,这让江女士很是愤怒,便将这件事曝光到了网上。 不少网友都纷纷直呼自己也被这样的“鬼秤”坑过,还有的网友表示,当地一些市场根本就没有公平秤。 而一些知道内情的网友则表示,市面上这种“魔术秤”早成公开秘密,而且早已渗透到了消费市场的各个角落。 火锅店的毛肚标注200克实称仅142克,街边榴莲摊的9.6斤榴莲,回家复秤缩水至6.2斤,甚至电商平台标称500克的零食实际不足400克。 从线下摊贩到连锁品牌,从生鲜到预包装食品,缺斤少两俨然成为个别不良商家牟利的“捷径”。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受骗的消费者很难维权。 市监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和整改力度,而消费者也需要多个心眼。比如在买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带个秤,或是多走两步找公平秤。 在称重前,可以用手机测试秤有没有猫腻,因为手机的重量是可查并且固定的。 你有没有碰到过缺斤少两的事情呢?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小强热线

0 阅读:807
清风明月英雄

清风明月英雄

允许一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