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张幼仪回到家,发现屋里坐着一个陌生男子,丈夫徐志摩却不在。张幼仪看到男子穿着居家服,微微红了脸,让他住下。此后只要丈夫不在家,张幼仪便到男子屋里去,有时还一起出门。 众所周知,徐志摩生来风流,身边有过不少女子,而张幼仪只忠诚于徐志摩一人。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 当年,徐志摩在康桥大学读书,不懂英文的张幼仪,也跟着他到沙士顿生活。 也是在那段时间,张幼仪发现了丈夫的大男子主义,做什么决定都不会跟她商量。 首先是日常花销,真是为难了张幼仪。 徐家家底厚实,会定期给徐志摩寄钱,只多不少。不过,徐志摩只拿出一小部分,留给张幼仪做家用。 难为了张幼仪这位少奶奶,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不敢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 徐志摩把其余的大部分钱,都拿去交朋友下馆子看电影,俨然一位潇洒多金的公子哥。 张幼仪则过着与他截然相反的生活,每天除了买菜,其余时间都闷在家里。 她生活中唯一的期待,就是徐志摩偶尔“大发慈悲”,带她出去透透气。 有一回,徐志摩破天荒带她去看电影。 本来说好要去看卓别林的影片,但是中途遇到徐志摩的朋友,向他推荐范铁轮的电影。徐志摩问都不问张幼仪一句,便直接带她去了另一家影院。 在徐志摩心中,张幼仪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旧式女子。因此,他无论任何决定,都没必要同她商量。 张幼仪是在一个陌生男子住进家里之后,才深刻明白一点。 那天,张幼仪回到家,却惊讶地发现,家中多了一个陌生男子,正在往屋内搬东西。 询问之下,张幼仪才知道,原来徐志摩把家里的一间房子租了出去。 张幼仪忍不住在心里埋怨丈夫:如此重要的事情你不跟我商量也就罢了,连提前打声招呼也没有,太不拿我当一回事了! 不过她也只在心里过过瘾,表面上绝不敢跟徐志摩发脾气。自从嫁过来,她一直谨记母亲的教诲:要永远对丈夫说“是”。 住进来的男子叫郭虞裳,是个读书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屋里。 徐志摩经常不着家,张幼仪一个人实在太无聊,偶尔会找郭虞裳聊天。 他们的聊天内容,大多是一些生活琐事,但足够缓解张幼仪心中的苦闷。 要知道,徐志摩是从来不肯听她讲话的,他总是不耐烦地阻挠:“你什么都不懂就别说了。” 有时候,张幼仪还会和郭虞裳结伴出门买菜,一边走一边聊,时光变得不再那么难捱了。 但也仅仅只是如此,徐志摩再怎么冷淡,张幼仪都始终对他忠诚不二。别的男子再好,她也不会生出异心。 然而,她只看到了徐志摩的冷淡,殊不知他还有冷血无情的一面。 当她发现自己怀孕时,内心是多么地欢喜。她想,有了这个孩子,徐志摩表现出一点关怀。 事实上,徐志摩听到消息后,只是冷着脸说:拿掉吧。 张幼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那个年代,女子怀孕对家族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公公婆婆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把她当菩萨一样供起来。 张幼仪不明白,徐志摩再怎么不喜欢她,也不至于连恨屋及乌,连自己的骨肉都不要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张幼仪终于明白,原来那时候徐志摩已经有了离 婚的打算,而这个孩子将成为他的阻碍。 毕竟,跟一个孕妻解除婚姻,会被天下人责骂。 徐志摩的无情,终于让张幼仪醒悟:原来他对她嫌弃至此,为了不让自己继续出现在他的生命中,连她的孩子都要一并排除在外! 换作以前,张幼仪会习惯性地说“是”。但这一次,母爱的天性让她第一次违拗丈夫,说出了“不”字。 她是一位母亲,她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徐志摩恼羞成怒,摔门离家而去,好些日子都没有回来。 张幼仪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同住一屋的郭虞裳也不知道,他就这么一走了之,杳无音讯。 身怀六甲的张幼仪,常常独自站在长街尽头,目光不知道该望向何处,内心只剩茫然凄苦。 这段婚姻,算是走到尽头了。张幼仪多年的隐忍和坚守,只换来一个没有告别的惨淡结局。 好在,离婚后的张幼仪痛定思痛,决心重新为自己而活。 被徐志摩嘲笑没文化的她,到德国进修文凭,回国后成为东吴大学的教授; 被徐志摩嘲笑土包子的她,创办服装公司,一度引领大上海的服装潮流; 被嘲笑什么都不懂的她,在娘家的帮助下,一跃成为上海女子银行副总裁…… 值得一提的是,逆风翻盘之后的张幼仪,遇到医师苏纪之,两人鸿案相庄,度过了幸福美满的下半生。 张幼仪面对苦难,不抱怨不沉沦,始终以优雅的姿态和坚韧的品格,接受生活的考验,最终得到生活的回馈,收获下半生的幸福。
她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被徐志摩抛弃之后,没有放弃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你徐志摩,我会活得更漂亮!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