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钱学森父亲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把3000元遗产全部交给女儿钱月华。

平原隐者吖 2025-04-29 10:35:31

1969年,钱学森父亲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把3000元遗产全部交给女儿钱月华。然而,当蒋英准备给小姑子送钱时,钱学森却一把抢过那3000元,大声喝止:“不能给她!”   钱学森的父亲叫钱均夫,是著名的文史学家,对中国教育改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国家文史馆特意给他颁发了3000元的补助。

遗憾的是,钱均夫患重病离世,临终前决定把3000元留给女儿钱月华,却遭到儿子钱学森的强烈反对。钱学森无奈地对妻子蒋英说:我这么做也是不得已。   其实,钱月华并不是钱来的亲生女儿,而是收养的义女。但是,比起钱学森这个“正牌后代”,钱月华对钱老的照顾却多太多了。

钱老生病住院期间,钱月华放下自己的工作,天天往医院跑。为了照顾钱老,她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搭进去了。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钱月华在钱老的病床前尽孝,没有半句怨言。她唯一担心的是钱老会受苦,只要钱老皱一下眉头,她是心都会痛一下。   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   钱月华这份真诚的孝心,钱老都看在眼里,因此决定把3000元遗产全部给她,也是合情合理的。   倒也不是说钱学森不孝顺,只是他实在太忙了。当时中国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的第一支火箭,忙得脚不离地,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研究所里。   这也是钱老所希望看到的,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能为国家做贡献,是最让他欣慰的事情。   钱学森心中也无限遗憾,但他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在父亲离世后的第二天,他还是强忍悲痛出现在研究所里。   好在,钱老最后的时光,有钱月华这个女儿陪伴在侧,多少弥补了一点遗憾。   钱学森也十分感激钱月华对父亲的付出,父亲把什么东西留给她,钱学森都不会有意见。唯独那3000元,他说什么都不同意。   蒋英不解地问:“你知道这些日子,月华为父亲付出了多少吗?而且人家快结婚了,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这3000元给她天经地义啊。”   钱学森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月华现在确实需要钱,但我们的国家何尝不是呢?”   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3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应该用到更能发挥用处的地方,而不是给到一个小家庭。   因此,钱学森态度坚定:这3000元我们不能要!   听完丈夫的解释,蒋英也觉得有理,于是到单位把钱退回去,但是工作人员不肯收下,认为这是钱老应得的。   钱学森并没有妥协,而是曲线救国,以党费的名义将这笔钱上交给了国家。   钱学森为国家做了好事,却对不起钱月华,这件事成了他的一桩心病。   蒋英心思细腻,明白丈夫的苦衷,便想方设法攒钱弥补钱月华。   但是,虽然钱学森当时已经是著名的科学家,但国家也是一穷二白,给不起钱学森优厚的薪资,甚至有时他还要自己掏钱贴补科研。   而且,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养,蒋英再怎么精打细算,也实在攒不出钱来。   既然无法节流,那就努力开源。蒋英开始一边带小孩,一边打工挣钱。    一直到八十年代初,钱月华的女儿出嫁之际,蒋英才终于攒够了3000元交到她手上。   钱月华自然是不肯收的:“这是嫂子的辛苦钱,我怎么能收呢?”   蒋英却坚持道:“这是你哥哥的一番心意,你要是不收下,他一辈子都不能安心的。”   说完,蒋英硬是把钱塞到钱月华手里,不容许她再推辞。   钱学森一心投入科研中,并不知道,妻子在背地里,默默为他做了这么多事。   直到晚年,钱学森因病离开工作岗位,才终于有时间和妻子好好相处。   有一天,钱学森想起这件陈年旧事,不无遗憾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攒够3000元还给月华,始终对不住她啊……”   蒋英一听,嗔怪地说:“你还记着这事呀,我早就替你还上了。” 她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钱学森。   钱学森听完双眼含泪:“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只是,跟着我委屈你了……”   蒋英微笑着说:“不委屈,我也从不后悔。”   至此,钱学森这桩心病,才终于治愈了。   钱学森去世后,蒋英把他生前不计其数的藏书、证书、奖章等,系数捐给钱学森图书馆。   她说:“钱学森不仅属于我们的家庭,更属于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有句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钱学森放弃自我的小家,为中国科研事业鞠躬尽瘁,他的成功背后离不开蒋英的支持。   蒋英曾经也是小有名气的歌唱家,但她为了做好钱学森贤内助,主动辞去自己热爱的演唱事业。   她全心全意照顾钱学森和家庭,用她的善良和贤惠,免去了钱学森的所有后顾之忧。   对钱学森来说,当真是“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83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