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男子拿着一枚布满裂纹的扳指去请专家鉴定,自称是花20000元的低

笔杆子说 2025-04-29 12:23:12

2019年,山东男子拿着一枚布满裂纹的扳指去请专家鉴定,自称是花20000元的低价淘到的宝贝。不料,专家只瞥了一眼,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急忙提醒他:“快把它摘下,这样的扳指你也敢戴?” (信息来源:参考资料:《寻宝》节目自述) 节目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在张先生手上那枚其貌不扬的绿扳指上。这枚被朋友抵债来的 “破玩意儿”,此刻正让张先生如坐针毡 —— 谁能想到,专家劈头盖脸的警告,竟扯开了一段藏在裂纹里的传奇。 故事得从两年前说起。张先生的朋友欠了他两万元,没钱还债,随手塞来这枚扳指抵债。懂行的朋友瞧了直撇嘴:“裂纹比玉料都多,白送都没人要!” 可张先生偏不服气,揣着扳指就上了鉴宝节目,想着就算不值钱,也得弄个明白。 专家的下一句话,直接让现场惊出冷汗:“这是陪葬品,很可能从逝者手上直接扒下来的!” 民间忌讳撞上文物秘密,张先生的脸 “唰” 地白了。但专家话锋一转,指尖敲了敲扳指:“可这东西,来头比忌讳大多了。” 原来,这看似残破的扳指,藏着清代 “虬角” 工艺的绝活儿 —— 匠人用秘方把象牙染成祖母绿,裂纹不是瑕疵,是岁月啃蚀的印记。在清代,能戴上这种扳指的,非皇亲国戚不娶,连和珅府里的管家,都没资格摸一摸。如今这门手艺早成绝响,眼前这枚,妥妥的 “行走的文物”。 可尴尬也跟着来了:象牙制品交易是法律红线,文物私人收藏更是风险重重。专家苦口婆心:“您这不是戴扳指,是揣着个烫手山芋!交给博物馆,才是给老祖宗的宝贝找个正经家。” 但张先生却梗着脖子摇头:“缘分到我手里,就是传家宝。” 这话让专家直叹气,那声 “可惜了”,叹的是文物保护与个人执念的交锋。 这事像面镜子,照出了咱们对老物件的复杂心理。喜欢老东西没错,可当 “传家宝情结” 撞上法律底线和文物价值,该怎么选?张先生觉得是缘分,可专家看得明白:文物从来不属于某个人,它是历史写给今天的信,得让更多人读懂才行。 张先生抱着扳指离开的背影,像极了无数收藏者的缩影 —— 把情怀当锁,想困住历史的流光。可专家那句 “阴气重”,说白了是提醒:文物的 “贵”,不在市场价,在文化根脉。您说您要传家?可文物不是传家宝,是老祖宗留给所有人的宝。真要疼惜它,不如让它住进博物馆,亮堂堂地给子孙后代讲故事,不比在抽屉里暗戳戳地 “传代” 体面多了?

0 阅读:115

猜你喜欢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