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亲自审问他,可袁殊却是一点不慌:“我的身份,岩井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上海局势风声鹤唳,76号特务机关的大门,突然关上了袁殊的去路。 五重身份的伪装网络,在那一刻几乎崩盘。 军统叛徒王天木反水,交出了袁殊参与,刺杀李士群的情报。 李士群得了消息,亲自安排缉捕,袁殊刚从岩井公馆出来,就被围了个正着,押进了76号审讯室。 短短几个小时内,从“岩井公馆红人”,成待审间谍,生死一线。 李士群不拐弯抹角,直接摊牌:“合作还是死?”这个局面,任何一重身份都挡不住。 袁殊开口了,不卑不亢,只丢下一句:“我死后,日本人和杜月笙会找你麻烦。” 话音落地,空气仿佛也凝住,李士群懂江湖,听得懂潜台词——袁殊不是孤家寡人,这人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 袁殊要求洗澡、换衣、取车,拖时间,其实是在设局。 换衣服是假,通知马景星是真,三步之外马景星火速行动,连夜找到潘汉年,绕过所有警戒线,打通岩井英一的电话。 岩井英一接到电话时,正在公馆内会客,听说袁殊被76号扣押,当即变脸,火速致电李士群:放人!立刻! 岩井不是为了义气,而是因为在他眼里,袁殊不是一般的情报人,是“最完美的情报汉奸”。 这人打得进青红帮,混得进中统,能周旋在军统与日本人之间,如此人才,损失不起。 岩井没放心,把电话一放,亲自登门要人。 李士群再怎么强横,也得掂量岩井背后的军部。 数小时后,袁殊走出76号大门,身上西装挺括,眼神平静,那一刻,谁都看不出,这人刚从鬼门关转了一圈。 从这之后,袁殊在岩井公馆的位置扶摇直上。 月领200元交际费,不用报账,进出自由,名义是翻译,实则是大管家。 翁从六、恽逸群等人,被安排进公馆核心岗位,表面是联络翻译,背后是延安布下的情报骨干。 岩井以为自己拿住了袁殊,却不知道公馆,已被安排成中共在上海的第二前线。 秘密电台在公馆内启动,情报直送延安,包括日军在华部署、美日间非正式谈判进展,以及南进战略的初步设想。 袁殊借助这层身份网,做了几件惊天大事。 先是把远东慕尼黑阴谋的情报送到延安,紧接着转移宋庆龄、何香凝等800人从香港脱身,全靠岩井公馆开的通行证。 这份名单,谁查都查不出破绽,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层“与日方交好”的假身份。 而那场对李士群的反击更毒,袁殊早就知道岩井对李士群不满,觉得其野心太重,不够听话。 于是有意无意,放出李士群夹带机密的传言,制造日方猜忌。 1942年,李士群突然暴毙,毒发身亡,人送绰号“毒魔”,最后死于毒,报应也够狠。 这些年,外界看袁殊像变色龙,身份变来变去。 有人骂是汉奸,有人骂是两面人,可看过解密档案的都知道,这人不是变,是在赌命。 每换一次身份,就得堵上一条命;每走一步局,就得压上一整盘棋。 情报系统里最忌情绪起伏,可袁殊的每一步,都是硬着头皮走出来的。 青红帮混过、军统干过、中统也潜过,最后还能让日本人,当自己是亲信,这种人不能用“聪明”两个字概括。 真正扭转战局的,是那份关于“南进战略”的情报。 日军本想打缅甸,南下资源地带,袁殊抢在他们行动前把信息送到延安。 中共紧急部署南方边境,提前布防,挫了东南亚方向的推进。 又过两年,袁殊拿出英国情报文件,明确指出,英美对日谈判存在绥靖趋势。 这一下子打了国共谈判的“强心针”,中共内部高层,因此提议加强,与国民政府的统一战线合作,时局暂稳。 有人还是不信,说袁殊在日本人身边混得太深。 可1987年官方平反结论定性明确:“以敌为壳,内为我用”,袁殊模式是中共隐蔽战线的范本。 那年,袁殊墓碑立于八宝山烈士公墓,无语望苍天。 风过去了,局布下了,命保住了。 情报员的工作没人记得名字,但每条信息背后都压着无数人的命。 参考资料: 李涵,《隐蔽战线——袁殊传奇档案揭秘》,人民出版社,2024年。
1939年,“5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亲自审问他,可袁殊却是一点不慌:
笑对的风雨
2025-04-29 14:13:1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