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余秋雨二婚娶了小16岁的黄梅戏演员马兰,洞房花烛夜,余秋雨向妻子提出了一个女人都难以接受的要求。没想到马兰同意了,他感动得泪流满面…… 余秋雨,1946年出生在浙江余姚,从小就是个书虫,1963年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学的是戏剧文学。毕业后他一头扎进戏剧理论研究,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和《戏剧审美心理学》,这两本书在圈子里挺有分量,还拿了不少奖。1985年,他当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那时候才39岁,是国内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后来还被评了个“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名头响得很。他学问做得扎实,文章也写得有味道,后来靠《文化苦旅》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 马兰,1962年出生在安徽太湖,家里挺有文化味儿,爸是高级知识分子,妈是黄梅戏演员。她打小跟着妈学唱戏,13岁就进了安徽艺术学校,练得一身好本事。1980年毕业后进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982年在香港演《女驸马》,一下就火了。后来还拿了梅花奖,成了国家一级演员。她演戏特别用心,黄梅戏那股子柔劲儿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86年,她跟余秋雨因为合作《遥指杏花村》认识,两人聊艺术聊文化,越聊越投机。 余秋雨跟马兰的缘分是从工作开始的。那时候余秋雨已经有点名气,马兰在黄梅戏圈子里也站稳了脚跟。俩人一个写剧本一个演戏,聊着聊着就聊出了感情。1992年,余秋雨跟前妻李红离了婚,转头就跟马兰结了。虽然岁数差了16岁,但他们对文化的热爱把这距离拉近了。结婚那会儿,外界议论纷纷,可他们没太搭理,日子照过。 1992年,余秋雨跟马兰结了婚。新婚当天晚上,余秋雨跟马兰提了个事儿:他想继续给前妻李红和女儿付生活费。这可不是小事,毕竟谁刚结婚都想图个清静,不愿意跟前任的事儿再扯上关系。余秋雨跟李红离了婚,但女儿还在,他觉得自己得负责到底。这请求搁一般人身上,估计得翻脸或者冷战,可马兰听完没生气也没犹豫,直接说没问题,支持他这么做。 这事儿让余秋雨特别感动。他之前可能还担心马兰会不高兴,毕竟这不是啥浪漫的话题。可马兰的态度让他觉得找对了人,眼泪都下来了。这段插曲后来传出去,有人夸马兰大度,有人觉得余秋雨挺有担当。不过也有人酸溜溜地说,这不就是拿新媳妇的钱养前任吗?不管咋说,这事儿成了他们婚姻的一个标志性开头。 结婚后,余秋雨跟马兰没少被议论。16岁的年龄差,外加余秋雨之前离过婚,外面啥说法都有。有人说他抛妻弃女,有人猜马兰图他名气。这些话传得多了,余秋雨心里也不是滋味。1991年,他干脆辞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带着马兰跑去全国各地考察文化去了。这趟旅程不光是散心,也让他攒下了写《文化苦旅》的素材。 《文化苦旅》1992年一出,立马火了。这本书里,余秋雨把中华文化写得既深沉又好懂,从西北的沙漠到江南的水乡,他跑了不少地方,感触写得特别真。书卖得不好才怪,各种奖也拿了一堆,连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都选了它。马兰那会儿没怎么演戏了,把心思放在支持余秋雨上。她还跟他一块儿搞文化项目,推黄梅戏,推传统文化,俩人搭档得挺默契。 他们的婚姻也不是没风波。外面的流言一直没停过,可余秋雨跟马兰都不爱搭理。余秋雨在文章里写过一句“马行千里,不洗尘沙”,意思是支持马兰,也不在乎别人咋说。马兰呢,就默默陪着他,俩人没要孩子,但感情一直挺稳。几十年下来,他们靠着互相扶持,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余秋雨后来靠写作和演讲继续在文化圈发光发热,马兰虽然淡出舞台,但她对黄梅戏的贡献也没人敢否认。他们的故事听着挺励志,从结婚那天的请求,到后来一块儿面对生活,靠的都是真心和责任。这段婚姻吵吵闹闹开始,最后却成了文化圈里的一段佳话。
1992年,余秋雨二婚娶了小16岁的黄梅戏演员马兰,洞房花烛夜,余秋雨向妻子提出
文山聊武器
2025-04-30 18:17:4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