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甘肃男子裴树唐因强奸罪被捕入狱,服刑期间裴树唐积极改造表现良好,获得了6次减刑机会,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别人梦寐以求的减刑机会,裴树唐却毫无犹豫的拒绝了,这是为何? "又一次减刑评议会,还是不同意?这都第六次了,裴树唐。"监狱长皱着眉头,语气中满是不解。 会议室里十几位评议员和狱警的目光全都聚焦在那个瘦削的中年男子身上。裴树唐身着整洁的囚服,站姿挺拔,眼神清澈而坚定,丝毫看不出已在铁窗内度过了将近六年的疲惫。 "是的,我不同意减刑。"他的声音平静却坚决,仿佛在讨论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你知道有多少人盼着减刑机会吗?就因为你表现好,六年里给了你六次减刑机会!按理说,你早就可以出去了!"监狱长提高了嗓门。 裴树唐微微一笑:"我知道。但我不能接受减刑。" 评议会结束后,一位年轻的狱警忍不住在送裴树唐回牢房的路上问道:"裴大哥,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不要减刑?谁不想早点出去啊?" "小李,"裴树唐停下脚步,"接受减刑就等于承认我有罪。而我,确实没有犯下那个罪。" 狱警小李知道裴树唐的案子——1986年,这位在甘肃武威市颇有名望的文化馆干部因强奸罪被捕,尽管他一直喊冤,但在"证据确凿"下被判入狱七年。 "我宁愿在监狱里多待几年,也不愿认下自己没做过的事。"裴树唐的声音虽轻,却坚如磐石。 牢房里,裴树唐又拿出了那叠已经磨得起毛的纸张——那是他的申诉材料。从入狱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写申诉状,用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事情的真相。 六年前的那个下午,裴树唐正在办公室辅导自己的学生刘慧芳演唱。为了避免干扰,他们关上了门窗。谁知这一幕被刘慧芳的男友曹某看见,引发误会。虽然事后曹某意识到自己错了,并向裴树唐道歉,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一个月后,在政府召开的一场有四五百人参加的大会上,裴树唐被警方当众以强奸罪名逮捕。那一刻,他只感到天旋地转——这怎么可能? 庭审中,刘慧芳和曹某的证词成了定罪的关键。面对铁证,裴树唐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就这样,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文化工作者,一夜之间成了阶下囚。 在狱中,裴树唐从未放弃过自证清白。他积极参与监狱劳动,遵守各项规定,因表现优异多次获得减刑机会,但他始终拒绝接受。在他看来,接受减刑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而这是他绝不能妥协的底线。 "我相信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每当有人问起,裴树唐总是这样回答,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七年的牢狱时光如一场漫长的噩梦,但对裴树唐而言,更大的噩梦是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1993年,服完全部刑期的裴树唐终于重获自由,但他知道,真正的自由还未到来。 出狱后的裴树唐并没有放弃寻找真相。他最迫切想做的事就是找到当年的学生刘慧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而,刘慧芳早已离开了武威,音信全无。 "只要她还在这个世上,我一定要找到她。"裴树唐暗下决心。他开始联系当年的其他学生,询问刘慧芳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位学生的帮助下,裴树唐终于得到了刘慧芳的联系方式。 2000年的一个午后,裴树唐敲开了刘慧芳的家门。看到七年未见的老师站在门口,刘慧芳愣住了,随即双膝一软,跪在了裴树唐面前。 "老师,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刘慧芳泣不成声,"这些年我每天都活在愧疚中,我对不起您!" 裴树唐并没有责备她,而是轻声问道:"我只想知道,为什么?" 刘慧芳擦干眼泪,道出了尘封多年的真相。原来,当年文化馆的一位领导与裴树唐素有嫌隙,见到曹某闹事一事后,看到了打击报复裴树唐的机会。他私下找到刘慧芳和曹某,威胁利诱,要他们配合诬陷裴树唐。 "他说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不仅你会受到处分,我和曹某的前途也会被他毁掉。"刘慧芳哽咽道,"当时我们年轻,害怕,就...就答应了。" 刘慧芳向裴树唐提供了一份亲笔写的情况说明书,详细记录了当年受胁迫诬告的过程。裴树唐拿着这份珍贵的证据,仿佛看到了重获清白的曙光。 然而,平反之路并不平坦。仅凭当事人的反口供词,证据力度有限。裴树唐开始四处奔走,收集更多有利证据。他找到了当年的案件卷宗,发现里面存在多处疑点;他联系了当时的目击证人,收集了更多证言。 2007年,经过不懈努力,武威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同意将案件发回重审。重审过程中,法庭采纳了刘慧芳的翻供证词和裴树唐提供的新证据,最终认定裴树唐无罪。 "裴树唐同志因强奸罪一案,经重审查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原判决撤销,宣告无罪。"法官宣读判决时,法庭上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裴树唐获得了国家赔偿,恢复了退休公职人员的待遇。尽管失去了珍贵的七年光阴,但他终于洗清了冤屈,重获了尊严。
董小姐又搞出大新闻啦!没想到她曾在协和医院待过,为啥后来又
【23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