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慈禧坐上了专列,非常高兴,说:“把设计师叫来给我见见。”见到詹天佑,

文史记叙录 2025-04-30 09:09:07

1903年,慈禧坐上了专列,非常高兴,说:“把设计师叫来给我见见。”见到詹天佑,问了他的专业情况,更高兴:“好啊,以后大清修铁路就靠你了。赏!”

当时的环境下,列强环伺,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中国人是怎么乘风破浪,发展铁路交通的呢?

1871年,年幼的詹天佑和父亲詹兴洪正在家中吃饭,屋内家徒四壁,餐桌上也只有几碟小菜。

父子两人的神态也十分严肃,詹兴洪带着郑重的神态问幼年天佑:“眷诚,如今的国家满目疮痍,我们家的境况也大不如前,这次的留洋机会摆在眼前,你为何迟迟无法决定?”

“父亲,我心里有理想,有抱负,但是让你一个人承担家中生计太过辛苦,我始终无法放心的下你和姐姐弟弟们!”

小小年纪的詹天佑脸上已经露出了不符合年龄的成熟。

父亲詹兴洪听到他如此懂事的话语,也不禁红了眼眶:“天佑吾儿!家里种种你无需挂怀,为父望你学成所得,善用之,报效祖国!”

因此,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1872年詹天佑登上了那艘驶向大西洋的求学之船。

在看过被列强压的抬不起头的祖国人民后,在这艘洋轮上的他,遥望家乡的方向,在心中默默立誓:要早日学成归来,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到达美国后,求学之路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

除了无法适应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最难以克服的就是学习英语。

从前的大清朝闭关锁国,虽然有洋人时常往来,但是家境贫穷的詹天佑自然没办法接触导洋文的学习。

所以詹天佑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与外国同学攀谈学习中,时常因为不标准的口音被奚落,嘲笑!

弱国无外交!

这是在外求学的学子们扎根心底的一句话。

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的也交上了自己的至交好友,同批留洋的同学欧阳庚。

一个风和日丽,阳光四溢的午后,两人在耶鲁大学的草坪上,正在讨论两人在耶鲁大学的共同学科——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

他们的目标一致,两人都立志在3年内学完课程,学成后毕业。

正当两人热火朝天的讨论时,旁边走来几个白人学生,原来是同班的美国同学。

他们带着嘲笑的眼神,不善的开口:“离开这里,这里是属于我们的学习圣地,蛮夷不配来此学习!”

两人气愤难当,开口反击:“我们是代表国家来此学习的学生!知识没有国界,不要用你们狭隘的思想来对我们的祖国口出狂言!”

口舌之争并没有胜负之分,但是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也让青年詹天佑磨炼了心智。

他用钢铁般的意志,换来优异的成绩,仅以9年就完成了耶鲁大学的所有课程,并且以第一名的数学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

学成之后,他向在美国时期对他帮助良多的“美国妈妈”诺索布夫人辞别。

诺索布夫人对他的祝福与期望装满了整个回国的行囊。

回国后,政局动荡,他的异国求学经历反而成了枷锁。

他被安排到福州船政局去学习,被足足“雪藏”7年。

但是幸好,他的妻子,当时的未婚妻谭菊珍一直默默地支持他,安慰他。

“眷诚,你只要忍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终于在1886年,在张之洞的委托下在短短一年之内,用西洋所学,绘制了中国第一份《海险要图》。

这份里程碑似的图纸,打开了中国新技术测绘的大门。

1901年,山海关外的夜尤其的黑,詹天佑坐在关外铁路工程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拿着测绘笔焦虑的听下属的汇报。

“詹工,俄军太过分!车辆材料基本被毁,连当初临时修建的便桥都要重新修建,耗资不说,他们居然还胆敢朝我们索要维护费用!”

“欺人太甚!”

气急的詹天佑把手中茶杯重重摔在桌上。

“收集好前建材料!明天我就与他们谈判!”

这一夜,关外帐篷里的灯整整亮了一夜。

经此一次,俄军退让,关外列车迅速恢复通行,詹天佑的才能也被袁世凯看见。

慈禧的上谕下达的紧急:要在6个月之内,修好一条总长四五十公里的铁路,给洋人展现大国之风,不耽误次年的春祭。

会客厅内的袁世凯在寒冬里急的满头大汗:“老佛爷的谕旨下的急,现在该如何?这样紧急的工程,只有英国人能完成!”

他赶紧差人去请英国工程师,但是法国公使闻言却提出了强烈抗议。

在此关键时刻,詹天佑临危受命。

时值隆冬,寒风萧瑟。

在这寒风中,詹天佑搓着双手,对着施工队吩咐:“先用京奉的旧钢轨作为岔道,桥梁用木架便桥代替,全员日夜赶工,我与诸位一道,共同进退!”

就是这样的詹天佑,幼时始于微末,熬过了苦难,在一次次挑战中,完成蜕变。

在“老佛爷”的赞扬中,画上了历史上属于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50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