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0岁的画家张大千,对16岁韩国舞女说:“来我房间当下模特。”等他推开门,张大千紧紧将她拥入怀中求婚:“愿意嫁给我当三姨太吗?” 1947年的成都,初春的阳光洒在红木雕花门窗上,映出一片喜庆的红色。今天是张大千和徐雯波的婚礼,48岁的画坛大师和18岁的新娘站在众人面前,场面似乎喜气洋洋,但细心的人能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些许尴尬——张大千的二夫人黄凝素也在现场,她不是来祝福的,而是来宣布离婚的。 "大千,我们的缘分到此为止。"黄凝素平静地说道,面容上看不出太多情绪。25年的婚姻,8个孩子,此刻却在这喧嚣的婚礼上画上句点。张大千沉默不语,目送她转身离去。 谁能想到,这位纵横画坛的大师,情感世界如此复杂?回溯到1919年,20岁出头的张大千刚从松江禅定寺还俗。那时的他,刚刚失去青梅竹马的恋人谢舜华,痛不欲生,选择剃度为僧,取法号"大千",想要远离尘世喧嚣。 "你不能一辈子躲在寺庙里,家里已经给你安排了婚事。"父母的信让他无法推脱,只好回家迎娶表妹曾庆蓉。这段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张大千内心的艺术追求让他无法安于平凡的家庭生活。 "庆蓉去世了。"当张大千在外地接到家中仆人的电报时,已经是曾庆蓉离世数日后。他没有陪她走完最后一程,甚至连她病重都不知情。这份愧疚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痕。 1928年,30岁的张大千已经小有名气,一日在画廊中偶遇一位15岁的少女——黄凝素。少女站在门外,渴望进入却没有钱买门票。张大千一眼看出她对艺术的热爱,便为她付了门票。 "你就是张大千?我很喜欢你的画!"黄凝素惊喜道,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张大千被她的真诚打动,两人一见如故。不久后,他以"曾庆蓉多年无子"为由,迎娶黄凝素为妻。 黄凝素精明能干,对绘画也有研究,她成为张大千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在她的帮助下,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宁波的同乡会馆举办的画展大获成功,百幅作品几天内售罄,从此名声大噪。 然而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张大千的内心始终有一种难以填补的空虚。1935年夏季,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个人画展,认识了18岁的杨婉君,一位才貌双全的曲艺演员。 "我要为你画一幅仕女图。"张大千邀请杨婉君做他的模特。当杨婉君穿着古装站在他面前时,他的灵感如潮水般涌来。不久,杨婉君便成为了他的第三位夫人。 张大千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他曾总结道:"凡美人者,一等文秀娇,二等肥白高,三等麻妖骚,四等泼辣刁。"在他看来,每一位女子都代表着不同的美,而这些美都可以转化为他笔下的灵感。 1983年的台北,卧病在床的张大千签下了最后一份重要文件——他的遗嘱:"徐雯波伴我余生,个人财产的94%都归她所有,剩下部分由子女、妻妾平分。"这位纵横画坛半个多世纪的大师,最终将大部分心血留给了他最宠爱的第四任妻子。在离世前,他的目光或许回到了1943年那个命运的转折点。 那年,44岁的张大千正在"大风堂"画斋发呆,眉头紧锁。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门缝中出现两对乌溜溜的黑眼珠,一个是他的大女儿张心瑞,另一个是她的同学兼闺蜜——14岁的徐雯波。 当张大千第一眼看到徐雯波,心中为之一震。这位小女孩清纯灵动,有着中西方共有的神韵。大眼睛双眼皮,眼神深邃而迷人,身材修长,线条流畅,透出一股清秀而文雅的气息。在他眼里,她属于"一等文秀娇",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爱的火花。 徐雯波也对张大千心怀仰慕。对她来说,张大千不仅是艺术的灯塔,更是她心灵深处那片未曾触及的圣地。她渴望能得到他的指点,更希望走进他的生活。 "张伯父,我想跟您学画画好吗?"一天,徐雯波鼓足勇气提出。 张大千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却巧妙地拒绝了:"雯波,不要叫我伯父,更不要拜师,就做我太太吧。这样你可每日待在我身边,观看我作画,我亦会尽我所能为你解答疑惑,引导你入门。" 徐雯波默许了。从此,她成了张大千家中的常客。1947年,在战火纷飞中,张大千正式迎娶了18岁的徐雯波为妻,成为他的第四位夫人。这场婚姻让徐雯波和张心瑞从昔日好同学变成了母女关系,令张心瑞一度无法接受。 婚后,张大千特意画了一幅《长生殿》作为纪念,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对徐雯波的承诺。十多年后,溥儒为这幅画用小楷题写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成为"南张北溥"的合璧之作,2011年在北京拍出4140万元。 然而,即使有了徐雯波,张大千对美的追求仍未停止。1952年,53岁的他在日本遇到了18岁的山田喜美子。张大千给她写情书道:"作我的模特吧,我想给你画一幅人体画。"两人相处十多年,共有79封情书,这些情书后来拍卖到2043万元。
最能展现中国风的空乘制服,让人直呼,最美中国风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