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向17岁的施绛年求婚,却被无情拒绝。第二年,戴望舒站在

青史如烟啊 2025-04-30 10:58:09

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向17岁的施绛年求婚,却被无情拒绝。第二年,戴望舒站在楼顶,哭着对施绛年说:“要是你不答应嫁给我,我就跳下去!”施绛年吓坏了,只能答应说:“你下来,我就和你结婚!”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生于1905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戴望舒成长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早年就表现出超凡的文学才能。他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上海接受高等教育,那时的上海是中国最为开放和文化多元的都市之一,新文化运动的波澜席卷整个文坛,为戴望舒的创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在1927年的一个初春的傍晚,戴望舒站在上海的一座老式石楼的顶层,面对着施绛年,他的表情凝重而绝望。此时的天空微微泛着橘红色的余晖,街灯逐渐亮起,远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但在楼顶上,时间似乎静止了。   戴望舒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孤独,他穿着那个年代流行的长袍,衣摆在微风中轻轻飘扬。他的目光坚定地锁定在施绛年的身上,那是一种混合着恳求与坚决的复杂表情。施绛年则穿着一件简单的长裙,她的面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双手紧紧抓着楼顶的栏杆。   戴望舒缓缓走向楼边,每一步都显得沉重。他回头看了一眼施绛年,眼中闪过一丝悲哀。随后,他站在了楼边的最前端,下面是深不见底的街道,风吹过,带起他的头发和衣角。这一幕,如同一场绝望的表演,戴望舒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但清晰地响起:“你若不答应嫁给我,我就跳下去!”   施绛年看着戴望舒的背影,她的心急如焚,两眼无助地扫视四周,想寻求任何可以阻止这一幕的方法。街道上的行人渐渐模糊,她的心跳声在耳边回响,每一下都像是在敲打着她的理智。   “我嫁,我嫁!”施绛年的声音终于在恐慌中爆发出来,声音夹杂着哭腔,尖锐而刺耳。她几乎是尖叫着,声音在空旷的楼顶回荡,带着无法抑制的恐惧。   戴望舒听到这话,身体略微颤抖了一下,他缓缓转身,从楼边一步步退了回来。他的眼神仍旧复杂,脸上的表情是松懈混合着痛苦。他走回施绛年的身边,两人的眼神在空中相遇,都是复杂而难以言喻的情绪。   随后,戴望舒和施绛年一同下了楼,楼下的街道依旧喧嚣,人们匆匆走过,谁也没有注意到刚刚楼顶上悬崖勒马的一幕。两人的步伐异常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雾中,前路模糊不清。   回到施绛年的家中,两人的心情依旧未能平复。戴望舒的脸上带着复杂的情绪,而施绛年则是不时偷偷地擦去眼角的泪水。这一晚,对于两人来说,都是漫长而难以忘怀的。在施绛年父母的客厅里,他们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气氛沉重而缺乏喜悦。订婚仪式过后,施绛年默默地向戴望舒提出了他出国留学的要求,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坚决。戴望舒在愕然中同意了,希望这能为他们的关系带来转机。   戴望舒的出国留学并非他原本的计划,但他在深深的矛盾与迷茫中接受了这个提议。带着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和对爱情的微弱希望,他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1928年的春天,戴望舒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活。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欧洲的文化与艺术正处于一个激荡思想的黄金时期,戴望舒抱着一颗学习的心,试图在异国的文化沃土中找寻灵感与成长。   到达巴黎后,戴望舒投身于书籍和艺术的海洋中。他在拉丁区的小公寓中度过了无数个夜晚,笔尖在纸上飞舞,记录下他的所见所思。然而,无论他怎样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施绛年的影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浮现在他的心头,如同一把锋利的刀,不断割裂着他的内心。   终于,有一天,戴望舒的一个好友从上海写信告诉他,施绛年已经结婚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戴望舒脆弱的心。他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施绛年,他深爱的女人,竟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别人的妻子。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他的心一下子被冰冷的绝望填满。   戴望舒回到自己的小屋,他的世界已经完全改变。他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自我反省中。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爱情观。这段经历给了他深刻的启示和痛苦的教训,也让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始写下《雨巷》,这首诗不仅是他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失落爱情的深刻反思。   《雨巷》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戴望舒用他的笔描绘了一个孤独行走在雨中的男子,希望在漫长而寂寥的雨巷中,能遇到一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这首诗的意象深刻,情感真挚,很快成为了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也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戴望舒的余生虽然再未涉足婚姻,但他的诗歌却越发深沉和感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如同他的生命一样,承载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思考。他的诗歌成为了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不灭的灯塔。戴望舒以他的笔,书写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也书写了自己心中永不熄灭的文学之光。

0 阅读:68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