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消息,美军“哈里・S・杜鲁门”号航母上一架价值6000万美元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战机坠海。也门胡塞武装对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及其所在舰队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虽然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并未直接命中航母,可“杜鲁门”号为躲避攻击,竟把战斗机甩进海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胡塞武装“袭击成功”了,这一事件让美国颜面扫地,也暴露出美军在也门局势中深陷泥潭的现状。
自2023年11月美军介入也门局势,便陷入了一场与胡塞武装的装备消耗战。胡塞武装构建起复合打击体系,让美军损失惨重。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数据显示,仅MQ-9“死神”无人机就损失至少15架,单机成本2800万美元,折损已达4.2亿美元。F/A-18机群损耗同样惊人,2024年12月“误击事件”损失1架,2025年4月因紧急规避坠海1架,还有拦截导弹造成的机体损耗,单机型损失超1.2亿美元。 胡塞武装的“铁扫帚”战术,以弹道导弹、无人机和常规火箭弹混合发动饱和攻击,令美军疲于应对。为拦截这些攻击,美军不得不消耗单价430万美元的“标准-6”防空导弹。2025年3月单次拦截18枚导弹,弹药成本高达7740万美元。这种“以土制洋”的非对称消耗,使美军陷入两难:拦截,成本高昂;不拦,舰艇受损。
五角大楼在也门的军事行动,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空袭成本从4月初预估的2亿美元,预计将飙升至10亿美元;航母战斗群日均运维900万美元,6天即耗资5400万;“杰达姆”制导炸弹单日消耗达6.75亿美元;宙斯盾系统超负荷维护、舰体损伤维修等间接损失超2.3亿。但如此巨额投入,换来的却是微乎其微的战果。750次空袭仅摧毁少量地面设施,胡塞武装核心战力依托地下掩体仍完好无损。美海军中央司令部也承认,打击的800多个目标中,真正影响战局的战略目标不足5%,大量军费就这样打了水漂,上演着现代战争的荒诞悖论。 除了单位和资金随时,地缘政治上,美军更是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2024年护航行动后,红海商船遇袭频率反而增加37%,英国货轮被击沉更是暴露了美军护航的失效。胡塞武装借此将冲突包装成“反抗西方霸权”的圣战,不仅获得伊朗持续的军援和情报支持,还扩大了自身在区域的影响力。
当前美军在也门的困局,与阿富汗战争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同塔利班用AK47消耗阿帕奇,胡塞武装用廉价导弹消耗美军宙斯盾系统;阿富汗战争耗费2万亿美元,如今也门的百亿级消耗同样让美国不堪重负;在战略上,“反恐”目标都异化为单纯军事对抗,忽略了政治解决方案。但也门战场又有其新特点,社交媒体战中胡塞实时发布战果视频,经济链打击迫使商船绕行好望角致全球物流成本激增,盟友体系瓦解下阿拉伯国家集体沉默,形成了对美军的三维打击。 有一说一,现在美国在中东打成了这样,已经难以脱身,对付一个小小胡塞都得集结全国力量还受到了巨大损失没有战果,就这他们还妄想对付中国?尤其是美国参议院还以为美国实力天下第一,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F/A-18坠海事件,沉没的不只是战机,更是美国“军事万能主义”的傲慢。从无人机折翼到航母受创,从经济黑洞到战略困局,美军在也门的种种挫败,揭示出一个深刻的现代战争规律:当技术优势遭遇非对称智慧,当金元炮弹碰上地缘韧性,胜利的天平早已倾斜。现在的美军正在用20世纪的战术,对抗21世纪的游击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