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多了一个唱衰中国的声音,他们声称机械狗的价格比雇佣士兵的价格要高得多,所以哪怕是到了21世纪中叶,人类都是战场上的炮灰,中国人也不例外。 他们给出的例子是俄乌战争中的乌军。在战争爆发后,20到29岁的适龄征兵男性从241万骤降至115万,为了维持战线甚至要动员老人和儿童填线。这还是乌军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运动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之后的表现。 对此我只能说,确实,如果我们把目光从中国放到世界,那么军用机器狗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远超人类士兵。美国Vision60机器狗单价高达260万元人民币,印度采购同款产品后,每年维护费用超百万。同时,人力资本在一些国家仍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士兵被当作可再生资源,养育、训练成本被压缩,抚恤金仅能维持基本生存,俄罗斯阵亡士兵抚恤金不及美国机器狗采购价的1/8。
然而中国,是一个例外。 首先,中国的人力成本相当昂贵,且不说义务兵5年服役期津贴12万元就已经足够买12只机械狗了,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成长过程中花费的成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本都是钱。 此外,我国还有完善的《烈士褒扬条例》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这意味着战场阵亡一个士兵,国家未来要负担的数额巨大的抚恤金和家人赡养费。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是真的一个人都死不起,字面意义上的死不起。更何况,俄乌战争已经证明了适龄优秀兵员是一个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死了三千万人,中华民族就别想伟大复兴了,且不说适龄劳动力的问题,但是那么巨大的伤亡,会让国民产生严重的厌战心理。但相反,如果死的是三千万机械狗,那接下来还有六千万机械狗。 除了人力成本昂贵之外,更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工业是世界顶级的。在全球范围内,军用机器狗的成本普遍高昂。技术垄断和缺乏全工业产业链生产能力是主因。我们以伺服电机为例,日本纳博特斯克垄断全球75%精密减速机市场,伺服电机进口成本是中国的5倍,其他国家,诸如美国、韩国、俄罗斯等,他们生产的机器人本体成本31%用于进口零部件,“智能装备”成了发达国家收割技术红利的工具。
而中国不同,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工业化,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占全球50%;军民融合创新实现技术良性转化;每年500万工科毕业生释放工程师红利,加速AI算法迭代。当美国还在为机器狗采购预算争论时,中国已用低价机器狗执行边防巡逻任务,这是文明形态的维度差距,中国正用工业文明重新定义战争经济学。 如果中国将战争纳入工业化大生产体系,进行机械化战场动员,那么我国生产的军用机器狗集群密度可达1000台/平方公里,7×24小时持续作战无需轮换。反观印度引进美国机器狗后,75%备件依赖空运,单次维护成本飙升40%。这种生产函数的本质差异,使得非工业国根本无力参战——摧毁敌方300万美元的坦克,中国只需牺牲30台总成本在30万到60万之间的机器狗,而传统模式需要付出半个装甲连的人命作为代价。 中国正用工业文明的极限效率,将智能装备打成“白菜价”,迫使其他国家要么支付天价技术税,要么退回到人海战术的原始阶段。可以说唯有完整工业体系支撑的国家,才配谈论“机器比人便宜”的未来战争。而这样的国家,在今天的地球,就只有中国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