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黄克诚在病房质问钟伟:“在农村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将军钟伟说:“我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30 18:37:52

1984年,黄克诚在病房质问钟伟:“在农村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将军钟伟说:“我儿子,3个孙子、2个孙女都在农村生活!”

(信息来源:吴堡县妇联2022.3.30「廉洁文化进家庭」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

1984年冬天,北京301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气氛十分压抑,老战友黄克诚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到钟伟的床边,看着病床上身体虚弱的钟伟,黄克诚回忆起当年庐山会议的情景,钟伟为了替彭德怀说话,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一番客套之后,黄克诚的目光停留在全家福上,开口问:“农村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钟伟的眼神微微一亮,回答说:“我儿子,3个孙子、2个孙女都在农村生活,”这几句简单的话,仿佛暗示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1947年,东北战场一片冰天雪地,时任将领钟伟面临着艰难抉择,他果断决定不完全按照林彪的既定部署行事,而是选择伏击国民党精锐部队88师,侦察兵的情报显示,敌军正在构筑防御工事。

钟伟判断这是绝佳的战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先行歼灭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他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压力,甚至立下军令状,以确保作战的胜利,最终,钟伟指挥部队成功歼灭了国民党88师,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这场胜利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钟伟将军在战场上那是雷厉风行,极具魄力,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能力,1943年在盐阜地区,他又表现出体贴关怀的一面,看到一位饿得不行老奶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粮食给了她,尽显爱民之心。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钟伟将军再次表现出坚强不屈的品格,他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为彭德怀仗义执言,严厉驳斥那些不符合事实的指责和言论,老战友杨勇劝说他仔细考虑,钟伟坚定地回答我钟伟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受到残酷的批判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最初的理想和信念。

钟伟为人正直刚强,对待家人也毫不含糊,这种品格也体现在他对家人的教育上,大儿子钟赉良希望父亲能帮忙安排一份工作,钟伟却直言不讳地评价,我看你呀,就是个种田的汉子,他的孙子钟新生到北京寻求工作机会,钟伟也劝说孙子不如回到家乡,踏实地从事农业生产。

钟社生在部队快要转业的时候,儿子钟伟写信给部队首长,希望让他退伍回家种地,孙女钟水霞想请爷爷帮忙找个工作,钟社生却鼓励她去考大学,他还说,就算没考上,也可以回家务农。

曾经战功显赫的钟伟将军,如今老家只剩一个破旧的门楼和一间堆满杂物的泥砖房,令人唏嘘,这与他辉煌的功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的儿媳李琼英回忆往事,充满心酸和无奈,她说,钟伟生前对她很好,也很挂念老家的亲人,每个月都会寄钱来补贴家用。

但他从没以权谋私,没有为家人捞取任何好处,钟伟过世后,家人发现他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只有一只上了年纪的军用箱子和一份手写的遗嘱,遗嘱内容非常简单,葬礼一切从简,不要再补发任何工资,家里那台旧电视和旧冰箱就用来交党费,骨灰撒在平江天岳书院,这份朴素的遗嘱,充分体现了钟伟一生的廉洁奉公。

许多年过去了,钟伟的孙子站在一片成熟的金灿灿稻田边,指着这片丰收的景象,对自己的儿子说,这是爷爷留给我们的,这片稻田承载着爷爷钟伟的辛勤付出和希望,如今成为家族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

钟伟将军一生都在军旅中度过,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却选择让自己的家人像普通农民一样生活,他把“人民公仆”这四个字深深地铭记于心,并用一生去践行,这让人不由得思考,尽忠和尽孝真的能够同时做到吗?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