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退休后才懂得,若有一天没人邀你喝酒,没人催你赴局,连微信都安静如夜,别

只言片语里 2025-05-01 22:14:09

贾平凹:“退休后才懂得,若有一天没人邀你喝酒,没人催你赴局,连微信都安静如夜,别急着叹气,那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你没用了,谁都不愿意搭理你。” 你有没有想过,人生的热闹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安静下来?在位时,电话响个不停,朋友围着你转,可一旦退休,门前冷清,连微信都不再跳动。贾平凹说:“若有一天没人邀你喝酒,没人催你赴局,连微信都安静如夜,别急着叹气,那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贾平凹,1952年出生在陕西商洛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他爹因为历史问题受过不少罪,这让他从小就看透了世态炎凉。后来考上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了出版社,开始写书。他的作品全是土味儿十足,写农村、写老乡,写那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废都》《秦腔》《古炉》,这些书让他成了大作家,拿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名声响得不得了。 他写东西特别实在,不花哨,直戳人心。退休后,他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回了老家陕西,过起了清静日子。有一天,他写下这么一段话:“退休后才懂得,若有一天没人邀你喝酒,没人催你赴局,连微信都安静如夜,别急着叹气,那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你没用了,谁都不愿意搭理你。”这话听着有点冷,可真是大实话。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想,人跟人相处,很多时候是奔着利益去的。在位的时候,你有资源、有关系,谁都想跟你套近乎。逢年过节,送礼的排队,电话里全是客套话,酒桌上更是推杯换盏,热乎得不行。可一旦你退休了,那些能给人的好处没了,电话不响了,微信不跳了,朋友也一个个找借口忙去了。这种变化,太常见了。 我有个亲戚,当年是个小领导,退休前家里天天有人来串门,退休后呢?连个问候短信都收不到。他跟我说:“以前逢年过节,手机响得我头疼,现在倒好,清净得我都怀疑是不是被忘了。”他不是个例。网上有调查说,中国有超过60%的退休老人觉得自己被社会边缘化了,尤其是在城市里,退休后社交圈子缩水得厉害。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人性就这样。你有价值的时候,大家围着你转;你没用了,谁还愿意费心思跟你唠嗑?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功利性社交”,意思是很多人交朋友是看你能带来啥好处。退休了,你的“用处”没了,那些功利性的关系自然就断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势利。贾平凹晚年回了老家,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周围都是黄土坡和老树。他没抱怨过没人找他喝酒,反而觉得清净挺好。他每天写写字,看看书,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出了《老生》《带灯》这些书。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退休后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其实,这种人情冷暖不只是退休的人能碰到。年轻人换工作、搬家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朋友慢慢就不联系了。社会就这样,关系很多时候是靠利益维系的。你牛的时候,谁都捧着你;你不行了,就得学会自己跟自己相处。 说到这儿,我想提个数据。中国老龄委做过统计,2022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2.8亿,其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人搭理”。这不只是个人问题,是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不够。年轻人忙着工作,儿女忙着生活,谁有空天天陪着聊天?结果就是,很多老人退休后,日子过得孤单得很。 不过,贾平凹的经历也给了点启发。他没让自己陷在失落里,而是找了个出口——写作。你呢?退休了,或者哪天没人找你了,你会怎么办?有人选择学点新东西,有人开始养花种草,也有人干脆享受独处。关键是,别让冷清把你打倒。 贾平凹晚年身体不太好,走路得拄拐,但他还是坚持写东西。他说过,人老了,没用了,大部分人不会搭理你,但总有几颗真心在身边,比如家里人、老朋友,甚至村里的小孩。这些,才是生活里最珍贵的东西。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大漠孤骑

大漠孤骑

1
2025-05-01 23:16

深深浅浅,老不要脸!

猜你喜欢

只言片语里

只言片语里

把玫瑰藏于盛夏 把海棠藏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