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中国首度申办奥运会,却因一票之差惜败悉尼,多年后竟发现,当时的投票环节存有问题。 1993年9月24日凌晨2点,蒙特卡洛路易二世体育馆内气氛凝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站在讲台上,准备宣布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此刻,远在中国的亿万民众守在电视机和收音机前,心中默念着同一个城市名——北京。 谁能想到,前三轮投票中一路领先的北京,会在最后关头失利?萨马兰奇洪亮的声音传遍全球:"感谢申办的五座城市北京、柏林......感谢它们推动了奥林匹克的发展,我很遗憾,获胜的是悉尼。" 体育馆内顿时分化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一边是澳大利亚代表团的欢呼雀跃,一边是中国代表团的难以置信。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何振梁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停止了跳动——原本信心十足的申奥,中国居然以43比45,两票之差输了。 消息传回国内,北京副市长张百发感觉不对劲,立即向邓小平汇报。听完后,邓公却没有表现出震惊和意外,只是语重心长地说:"国外有人搞鬼。"第二天,他镇定地告诉大家:"既然我们没拿到,那就不管他了,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这次申奥失利,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段伤痛记忆。然而,回望中国与奥运会的百年渊源,这次失败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个插曲。 早在1910年,《申报》就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参加奥运会?何时能获得金牌?何时能举办奥运会?第一个问题在1932年获得了答案,当时刘长春作为中国首位奥运选手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虽未获奖牌,却打破了中国与奥运无缘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奥运道路依然坎坷。1954年,中国才得以加入国际奥委会,却因"一个中国"原则被屡次挑衅,1958年愤然退出。直到1979年,中国才重返奥委会大家庭。1984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完成了"奥运三问"中的第二问。 而第三问——举办奥运会,本应在1993年有了答案。这次申奥进程十分顺利:四轮投票制度下,北京在前三轮表现出色,分别以32:30、37:30、40:37的票数领先悉尼,淘汰了伊斯坦布尔、柏林和曼彻斯特。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即将迎来历史性的胜利。 然而,命运却在最后时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那晚,中国人的欢乐凝固,笑容冰冻,只剩下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体育场内的何振梁望着悉尼代表团的欢呼,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但中国代表团露出的痛苦表情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六年后,一封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国际快讯,终于揭开了中国人尘封已久的痛苦记忆。 1999年,美国冬奥会贿选丑闻爆发,震惊了整个体育界。为了让盐湖城获得冬奥会举办权,美国竟然私下贿赂多国奥委会委员。这场丑闻如同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调查,其中就包括1993年悉尼申奥的幕后真相。 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柯慈被迫承认了当年的不光彩行为。在1993年最后一轮投票前夕,澳大利亚官员以"支持体育发展交流"为名,秘密会见了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奥委会委员。一顿奢华的晚宴后,每位代表都收到了一张面额为3.5万美元的支票。正是这两张关键选票,让悉尼在最后时刻反超北京,赢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 何振梁得知真相后,百感交集。当年的调查中,他曾怀疑过朝鲜和台湾代表,但事实证明这两位代表都支持了北京。朝鲜代表金俞顺是一名共产党员,与许多中国同志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台湾代表吴经国更是拿出了一张写有"BEIJING"字样的选票,证明自己的清白。 真相揭晓后,中国没有选择抱怨或纠缠于过去的不公,而是将目光投向未来。1999年4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中国再次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请,希望承办2008年奥运会。此时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突破万亿,正同步申请加入WTO,底气十足。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身上。当"BEIJING"这个名字从他口中念出时,全场沸腾。萨马兰奇松了一口气,低声对何振梁说:"这次我不欠你们的了。"这句话,似乎是对八年前那个不公正结果的一种弥补。 消息传回国内,4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高唱国歌,整个中国都沸腾了。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哈尔滨,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都陷入了狂欢。人们举起五星红旗,在鞭炮声中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通过精彩纷呈的节目惊艳呈现,震撼了全世界。从1993年的失败到2008年的辉煌,从"奥运三问"到三个问题全部圆满解答,中国人的奥运梦终于在这一刻完全实现。
为啥中国不再举办奥运会了?其实不是中国不愿意再办一次奥运会,而是现在情况和以前大
【1评论】【1点赞】